作家川端康成在《美丽与悲哀》中说:“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
孩子选择一死了之,通常不只是因为单独的事件,也未必是一时冲动,而是由于学业、家庭、青春期等引起的各种压力、情绪逐渐积累的结果。
所以,面对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我们应该:
a. 避免空洞的说教
面对想要自杀的孩子,家长习惯性的空洞说教不仅没有用,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情绪,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
我们应该让孩子来表达,以同理心来对待他们说出来的事实和内心感受,思考孩子情绪背后的深层需要,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b. 引导孩子摆脱无力感
有自杀倾向的人基本上都有无力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当下。
作为家人,我们首先要允许孩子“慢”一点,“懒”一点,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感到身心俱疲了,请给予孩子多一点的耐心、陪伴和信心。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让他们渐渐获得力量感。
c. 发现内向性格的力量
如果你读过之前提到的参考文章就会知道:和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更善于通过自己的内心汲取力量。
作为家长,我们不必强迫孩子变得外向。
而要鼓励、引导内向的孩子发挥性格优势,通过培养阅读、写作等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借助亲子对话,发展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
d. 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父母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都参加),陪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以团体的形式接受心理咨询,既可以减少孩子的不安感,也可以让父母发现亲子相处模式中的问题,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支持。
我们抚养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关注他的身心健康,其次是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1,其它都是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愿我们都能给孩子最纯粹的爱,让他们享受作为一个孩子的自由和快乐!
带她去寻找阳光
带她去到有阳光的地方
鼓励他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人
买一些感动人生的书 你自己先看 再用那些故事去引导孩子
不要对任何人讲我家孩子怎麽怎麽不正常
要对任何人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这段时间很阳光 比如一些细小的细节 家长做一些引导陪著他去为另一位亲人做一次烛光晚餐 等等 寻找一些触动灵魂的感动
有一些很小的细节 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温存 就可以在一个孩子的心裏种下阳光的种子
记得 我们的孩子是阳光的 因为他被满满的爱包围著 他也正在感受这份爱并且学会回报
一定要学会引导 做一些功课 去努力吧 多关心一下他为什麽会变成的局面 打开心结 给他一份心情 一份礼物 一份关爱 而不是你担心的脸和那些憔悴的异样的表情!
让一切都正常一点吧!微笑著去面对!微笑著走进阳光裏!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杀的倾向
但真正自杀的却没有多少,他们明白自己会被救才去自杀
这可能是想一起别人的注意,看是不是家长对他的关心不够
还有可能是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强大去杀他人呢,才选择解决自己的生命
这是病历?我只注意到一点,一点疼都感觉不出来,也就是说她没有痛觉?或者痛觉不敏感?如果是这样,那么前面所说的内向早恋割脉见血兴奋都有得解释了,任何人没有了痛觉那他的安全感都会降到冰点以下,那不是正常人所能承受的,说到这份上还不明白的话自己用后脑勺撞豆腐去......若真想帮助她,那么得用你的真心诚心爱心关心小心给她一份能够感受得到的安全感,这样你才能接近她那失落在星空中的遥远世界.
另,对于痛觉不敏感这个区域,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中还是一片空白......
今有一民间方子据说能治此症,然未能证实,不可说
是不是家长对孩子早恋反应有点激动呢?孩子现在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导致的,家长这时候不要再对孩子早恋的事情进行批评和教育了,包容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愿意把自己向父母敞开,才会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如果方便的话,最好能够尽快带孩子到当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同时也改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确实是很容易冲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