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
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贝多芬虽然生活中饱受苦难,却在音乐的世界里,用温暖,用力量,用欢乐,来战胜人
生的苦难,让人超越权力、富贵、物质、疾病、痛苦、孤独,甚至死亡的束缚,让不甘平庸
的人获得朋友般的心灵慰藉,
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让人类超越卑微与渺小,
超越平
凡与庸俗获得与神同在的尊严!这,才是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2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挠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斗争的一生。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贝多芬深受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明显可看到“自由,平等,博爱”的倡导性主题。他的名言“握住命运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据说他临终前,雷电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么。这一情景,更是被后人认为是贝多芬自己对这句名言的形象化。
在精神方面,这为伟大的人物具有令人动容的毅力。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我没听说《英雄交响曲》但我却认识它的主人必定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