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二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
这又是采用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
连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准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同时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一 感情色调 先由诗人送别友人的简单一景,逐渐融入“罟师荡桨”,江南北去等人物和景色,将离别的心情一层一层地升华,最后把离人情丝完全融入春色中,实现了天地人情景交融的大手笔!
二 相思的妙处 1春色是离别的实景,也成为诗人触景生情的支点。2 不管友人离诗人距离有多远,春色和友情一样,时刻沉淀在诗人的心里。 3 春色也是诗人期盼友人归来,一起赏春,再次相聚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