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1],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2][3],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代,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为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便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湘漓二水。运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凿渠,后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唐代以后,方改名为灵渠,但也俗称为陡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历4年艰辛,这条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
秦代修的
不知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