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座名山

古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那座山
2025-04-27 20:35:4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是东岳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其中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扩展资料:

《望岳》是诗人杜甫当年北游齐、赵时所作。首句“岱宗夫何如”故作疑问,巧设悬念。以“齐鲁青未了”作答,写出泰山的高耸挺拔带给人的欣喜、惊叹、仰慕之情。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化静为动,借南北山色的迥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紧接着,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的情景——云气升腾,涤荡心胸;归鸟高翔,尽收眼底。眼前之景不禁令作者心潮澎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名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当凌绝顶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杜甫《望岳》

回答2:

感谢邀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人们常用它来表达胸怀开阔、视野远大的豪情。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爬上山顶,一眼望去,群山茫茫,显得比较矮小,可以尽收眼底。那么这是哪座山呢?杜甫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又写了些什么呢?

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名作《望岳》,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杜甫最早的一首诗。

这一年杜甫24岁,他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于是开始了一段充满豪情的游学生活。他到山东探亲,游览了泰山,并写下了这首《望岳》。这首诗不同于杜甫后期所写沉郁顿挫的诗,诗中充满了属于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远大志向。这首诗是这样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曾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为它赢得了无上美名。那泰山在杜甫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岱宗夫如何?”杜甫上来首先就发问了,泰山是怎样的呢?这大概是遥望泰山之后,他感叹之余的一句自问。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却让人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齐鲁青未了”,并没有写泰山如何雄伟壮丽,他只是说,横亘在齐鲁大地的群峰放眼望去延绵无际。这似乎在表现一种视觉的效果,也似乎是在传达一种悠长的历史感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在近看泰山时,不禁为其神奇秀丽所震撼,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与厚爱。泰山崇高伫立,一阴一阳的山两面似乎就将天色分割为了一黄昏一晨晓。山体阻隔阳光,带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天地之间,泰山为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山中的景色。泰山高耸入云,人在山中,云彩萦绕在人的胸间,白云洗涤了人的烟火气息。视野也越来越开阔,鸟儿归飞,不由得视线追随,渐渐不见踪影,这时才发觉看的时间太长,眼眶似乎都要开裂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才是真正地登上了山巅,一切尽收眼底,整个心胸也得以舒展在天地间,再无任何阻碍。这八句诗似乎是一层层的铺垫递进,最终累积出满腔豪情,喷薄而出。

杜甫写出了泰山之美,泰山之高,也写出了自己的豪情,激发出了世代读者的豪情。 描写泰山的作品中,《望岳》是难以超越的,明代莫如忠就曾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剂杜陵人?”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回答3:

是泰山。
出自杜甫诗歌《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就是指泰山。

回答4:

五岳中的泰山!
唐代诗人杜甫一见泰山,流连神往,写下了被后人推为绝唱的《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求采纳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