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漂:推荐大家将单饵调漂做为首选(半水挂单饵调平水,钓二目)。这种调漂方法的好处时是,不论你抛钩在不在同一钓点上,都能确保底钩着底,上饵轻触底。反复试底找好钓点,浮漂调好后,不要急于垂钓,最好是挂稍重一点的饵,有意识的在你所选取的钓点上前后左右多抛几竿。通过打竿,摸清钓点水底的基本情况。找到最适合的停钩的位置。如果大家细心一点,就算水底非常不平,但总能找到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如乱石从中的一小块沙地。斜坡上相对平缓一些地带。这样地方找到后,就要根据周围的环境,确定几个参照物进行定位。再根据抛竿后收线的多少,或扬竿的角度来确定钓点的离岸位置。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做到定点了。
找底:铅皮座挂重铅,铅皮的重量大于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没入水中,逐渐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紧挨着第二颗太空豆,完成定位,记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钓结束前勿动。(此时挂或不挂子线都可以。)
钓鱼:
钓鱼(拼音:diào yú),用钓具捕鱼;垂竿取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钓鱼不限制年龄和性别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钓鱼也是要看天气的,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鱼,不同天气钓不同的水。晴天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在阴天则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晴天光线强,在浑水中好掉鲤鱼,阴天光线弱,在浅水中好钓鲤鱼。同时天气除了看晴阴天之外,还包括气温,像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最好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最好钓草鱼、鳊鱼。
1、选漂尾直径在1.5毫米左右的中档漂,在逐渐的野钓过程中,感觉到高灵敏度的不妥之处,才开始选到适合野钓的漂。
2、在鱼塘中选择浮漂,多是一些漂身长,灵敏度高,翻身快的浮漂。在漂号上,浮漂的长度偏长,而且偏粗,型号以中等型号为主,材质也以木质为主,灵敏度更高。这种浮漂的价格不算太贵,效果也不错。
3、竞技钓中,虽然自然环境要素变得简单了一些,人为干扰却增加了,嘈杂的环境因素,鱼类的吃口会变得异常谨慎,所以浮漂的选择也要偏向高灵敏度。它属于池塘钓的进阶阶段,不过价格更加昂贵一些而已。
钓鱼时要在确定钓鱼地点之后,将钓竿支架插好,凳子放在支架后适当的位置,把漂甩在所选地点,钓竿放在支架上,坐好之后,在河的对岸找一个明显的目标,如建筑物、树或其倒影,使眼、漂与确定的目标三点成一直线,在此位置撒窝子后,每次按此方向和目标甩漂。
调漂及找口的步骤
一、休闲钓鲫调漂及试钓步骤:
(一)、钓底的基本的调漂步骤:
1、粗找底:
铅皮座挂重铅,铅皮的重量大于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没入水中,逐渐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紧挨着第二颗太空豆,完成定位,记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钓结束前勿动。(此时挂或不挂子线都可以。)
2、调整调目:
挂上子线,浮漂下拉30公分左右(记得浮漂下拉的距离>长子线长度+10公分),此时浮漂应该是全部没入水中,逐渐剪铅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数(调目)。
3、钓鲫调目及钓目的设定基本原则:
7目软尾漂搓饵:调4-5目钓2目左右
7目软尾漂拉饵:调2.5-4目钓2目左右
硬细尾搓饵:调7-9目,钓2-3目
硬细尾拉饵:调4-7目,钓2-3目
钓目高,钓钝;钓目低,钓灵。
根据天气、季节、饵料比重、饵团大小、鱼口、等因素,再予以微调调目:
4、精确找底:
移动浮漂,调整浮漂座位置与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离与子线的长度大致对等,下钩搓饵挂大饵团来找底(同时也是打窝),使浮漂露出水面2目,继续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显示3目以上,则代表已经过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动作称为反向找底,再挂正常施钓大小的饵团抛竿入水,微调浮漂至钓目在2目左右进行试钓。
5、试钓调整过程
(1)有口无鱼:钓太灵,上拉浮漂2CM(可以连续上拉5次以内),以上唇连续中鱼2次以上为找到正口。(太灵可理解为找底不正确,尚离底)
(2)中鱼为嘴边上或下颚,此为钓太钝,每次下拉浮漂1公分,至上唇中鱼两次以上为找到正口。(太钝可理解为找底不正确,已过底)
(3)钓底无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鱼所在的水层,此已属钓离底--钓浮--钓一标深的范畴,需要重新剪铅调漂,以挂双饵后,浮漂到位后露出2目左右,另述之。
二、休闲钓找口详细步骤:
1、漂相仅有缓缓上升但无下顿口,或升后仅有缓缓下阴漂相,均可下拉漂进行调整.直至出现缓升再有干脆的微微一顿并中鱼。
2、漂相仅有缓缓上升但无下顿口,下拉漂调整钓目无效,多与饵态、大小有关,可及时调整饵态和施饵手法再去问口、探寻。
3、漂相仅有缓缓上升但无下顿口下拉漂调整钓目及调整饵态和施饵手法也均无效,则可减铅再去重新找口,直至出现有干脆的微顿之口,并中鱼。
你看下这个图片调漂教程和找底方法就知道了.
浮漂调目的调整
浮漂下拉20~30公分,抛竿入水,此时浮漂应该是全部没入水中,逐渐剪铅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数即调目。
由于各种浮漂的漂型以及材质不一样,下面只将一下调目及钓目的设定大概原则:
7目软尾浮漂搓饵垂钓时:调4-5目钓2目
7目软尾浮漂拉饵垂钓时:调3-4目钓2目
硬细尾浮漂搓饵垂钓时:调7-9目,钓2-3目
硬细尾浮漂拉饵垂钓时:调5-7目,钓2-3目
钓目设定的高,一般钓钝;钓目设定的低,一般钓灵。
根据天气、季节、钩重、饵料比重及饵团大小针对上述调目再予以微调
在垂钓过程中,调标找底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直接关系到鱼获的多少。笔者把找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粗找底、细找底和精找底,现介绍如下。
一、粗找底
1、在8字环上绑好双钩以后,在铅皮座上缠绕铅皮,铅皮的重量要大于浮标的浮力,也就是钓组入水后,铅皮能直接拉黑浮标。缠好铅皮后,钓者需要反复将钓组抛向钓点,并慢慢调整标座可以挂饵施钓了。这时钓者对钓点的水深已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掌握的信息不够精确。接下来,钓者就需要进行细找底了。
二、细找底
细找底是一项功夫活儿,如果在钩子上挂重铅找底,铅坠会深陷淤泥,导致找底失准;而在钩子上挂重饵找底,虽然可以边找底边打窝,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好掌握,因为饵料的雾化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找底的精确度。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准备几块0.5厘米和1厘米见方的无味深色软橡皮,用它来找底不仅不会被小鱼抢食,而且橡皮的比重相对较小,不至于完全陷入淤泥中。所挂橡皮的分量以刚好能把浮标的调目缓缓压入水中为宜。
挂橡皮找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挂下钩找底,一种是挂上钩找底(挂双钩找底也可以,但这基本等同于挂上钩找底)。挂上钩或挂下钩直接决定了钓者将采用何种钓法施钓。挂橡皮找底时,浮标会出现以下三种状态:
1、浮标并未浮出水面,在水面上看不见标尾:
2、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明显高出预计的调目,甚至横卧于水面(如果粗找底操作到位的话,应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3、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正好等于钓者调坠时预计的调目,这正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对于以上情况,笔者作如下解释:
1、水面上看不见标尾,说明水线不够长,钓者应继续向上拉动浮标,反复调整至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等于调坠时预计的调目;
2、浮标露出水面过高,说明找底过头,钓者还需继续往下拉动浮标,反复调整至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等于调坠时预计的调目。
经过细找底后,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可以说,钓者此时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钓点的情况,可以开始挥竿施钓了。不过,在精准度方面仍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水底淤泥的厚度、软硬及水底酱层情况还是未知数。如果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垂钓过程中更有效地因地制宜,钓者就要学会精找底。
三、精找底
通过细找底,钓者虽然能够掌握钓点的具体情况,但误差还是存在的。这是因为橡皮的比重比饵料大,在钩子上挂橡皮要比挂饵料抛得更远一些,而且橡皮多多少少会陷入淤泥里一部分。因此,钓者可以通过反向精确找底来实现精益求精。这也是十分关键的步骤,想要提高钓技的钓友千万不能忽视。
首先,在细找底的基础上,取下橡皮,再将空钩抛向钓点,看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如果露出的目数稍微高于调目一些,但差距并不明显,那么恭喜你基本找对了!如果露出的目数正好等于调目,那就要继续验证,因为在没找到底之前标尾露出的目数也正好等于调目。此时钓者只需把浮标上拉1目并抛入钓点,标尾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标尾露出的目数比调目多1目,这说明之前的找底过程绝对精准,钓者只要把刚才上拉的1目再拉回去,就可以安心施钓了;
2、标尾露出的目数仍然等于调目,此时钓者需要将浮标继续上拉1目并抛入钓点,重复此操作直到标尾露出的目数比调目多1目。
在精找底的过程中,钓者要仔细观察上下拉动浮标后标尾能否及时呈现出拉动的目数,如果钓者拉动1目,标尾就反应1目,那么精找底即宣告成功。此时钓者便可放心大胆地挥竿施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