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因为希特勒在执行巴巴罗萨计划之前浪费了几个星期(去处理巴尔干地区),所以在古德里安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机械化装甲兵团丧失了机动能力,所以冯 博克将军所部在距莫斯科40公里的地方被击退,失去了先机。此后前苏联方面就做好了准备,各个军工厂在转移后开始24小时不停地工作,并在1942年获得了英美方面提供的巨大支持(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加入盟国),这一点史料上虽然没有过多提及,但是目前俄罗斯政府也在渐渐承认。
此后德军又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在战役最危急的时刻,前苏联方面从己方在日本的间谍佐尔格处获知日军下一步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南下”,从而抽调了十几个精锐的西伯利亚师增援,并再次利用天气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此后纳粹德国再也无足够的战力,尽管在哈尔代夫,曼施坦因完成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反击,但由于在库尔斯克一役中损失太过于惨重,便一路败北。直至在近400万人的柏林战役中,被朱可夫、崔可夫、科涅夫等人指挥的苏联红军消灭。
系列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对此有详尽的记录,不妨看一看,如果我回答有误,请多多指教。
一开始那叫一个惨败啊,基辅一战65万人被俘,被希特勒称作战争史最大的围歼战?!莫斯科战役的战术性胜利:德军的胜利主要是因为闪电战使苏联军队猝不及防。但俄罗斯史上最冷的冬季在1941年到来了(拿破仑就是败于此),德国人连过冬的衣物都没有,再加上苏联工业大转移完成,战争机器的生产线开动,几个西伯利亚师增援。苏联人贯彻着斯大林“一步也不后退”指令,截击德国人。德国人这时战斗力低下,朱可夫元帅开始大反击,击溃德国人,将阵线推离莫斯科。希特勒的战略性失误:他采取三路进攻,没有集中兵力,被苏联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主力被消耗殆尽。推荐你看一部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http://www.tudou.com/listplay/w8aBw0A0_G8/u7_k3kck7X4.html
主要是天气原因,德国人不适应,另外德国的机械化兵团的装备也不适宜在极寒的情况下使用,天时,人和都没有,而俄国人的装备等都已经过多年改进,可以在极寒条件下使用,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赢了
有老美撑腰,要是光德国对英国人和毛子,他俩都打不过德国,毛子的卫国战争就是靠意呆利和小日本拖后腿才赢的。
空军和坦克处于劣势倒是不假,但是从来没被瘫痪和压制,即便是劣势,也是瞅准机会一个劲出击,哪怕是子啥姓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