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挪威的森林》相比较原著口碑遭到滑坡,被评价为“拍的最美的失败片”。影片画面感很足,但却似乎与东京之象有略微差意,这也取决于导演对东京的了解程度,正是由于原著太过于优秀,语言魅力过于强大,导致电影难以达到文字给予读者的境界与想象力,其中也极易忽略掉一些重要情节,使得影片的衔接不到位,想要表达出的主旨也很片面。尽管电影《挪威的森林》中上演了一场纯粹的青春爱情片,但出于此原著改编的难度以及原著的受众程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毕竟电影与原著各自都有可取之处。
原著《挪威的森林》出自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之手,他笔下主人公们的得失、迷惘、痴爱在观众脑海中极易一一展现,他所勾勒的人物极具特点,不枯燥不生份,使得读者可以很快融入到情境之中,该原著也成为畅销海外的一本著作,想要改编需要具有足够大的勇气和实力功底。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出世之后,成为众人关注对象,然而却也迎来了唾沫星子满天飞,受到万千读者的挑剔。
导演陈英雄本对此片抱有极大信心,对于制作上他也非常讲究,尤其是在影片背景色调上的处理,可以看的出来非常用心,从春风秋树到冬雪夏草,一幅幅美好静谧的画面迎面扑来,完美营造了主人公们恋爱的氛围。
由于导演陈英雄对于当时日本并不够深入了解,他善于利用潮湿的格调来描述故事背景,但却并不适合日本本土片的特色,同时与原著中给人遐想的背景背道相驰,尤其是挪威森林中的雨戏,完全找不到日本剧该有的气息。陈英雄对于拍摄是极其严格的,上到大场景布置,下到一个杯子,人物服饰造型,都有那个年代的怀旧感,只是由于他对拍摄过于严苛,本想拍出小清新清澈的感觉,没曾想影片结果出来之后,其中绿色背景过于浓厚,过度修饰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原著《挪威的森林》中作者想要表露的信息量是极大的,但经过改编之后,对于许多重要情节之处却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随之删除了一些重要情节,致使许多观众观看过程中一头雾水,甚至不知道讲了什么,不理解故事的主旨大意,这是影片较为失败的关键之处。尤其是陈英雄导演将此原著改编为一部纯爱影片,原著中许多的生死情节和遗憾愧疚,电影中都一一略过,少了许多有趣的灵魂,整个影片看起来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没有做到深层次的挖掘和理解,这是改变失败的关键点。
还好电影《挪威的森林》结局处男主的独白是非常遵循原著的,发出的感慨也多了一丝韵味,作为本片结尾,也不失意境,而且也让观众看到了期待的一幕,少了些许遗憾。总而言之,电影《挪威的森林》改编制作水平一般,但毕竟算的上是情怀之作,还是值得前去观摩一番的。
电影版《挪威的森林》是一次很糟糕的改编。个人建议倍速加快进迅速看完。
电影是一门由视觉和听觉结合而成的动态艺术,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情的设置,演员的演技,各种技术支撑来打动观众,而不是绑在原著上博取知名度和关注。 电影版《挪威的森林》中与原著相似的剧情可以说是完全照搬,对的,是照搬而不是诠释。混乱的剧情,突兀的切换,尴尬的配乐,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展现小说的精髓,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和内核,在原著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这部改编电影似乎太依靠原著了,没有自己的特色。《挪威的森林》原著是美的,甚至让人感觉虚无缥缈,像轻纱像水雾,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花很大篇幅或者是没有强烈剧情转折,相反,更多的是舒缓,富有诗意的语言让人逐步地沉浸其中,这也是村上春树个人的写作特色。而电影就营造了一个很美的环境,草地,山原,但配上剧情之后,在衔接上显得尤为的生硬,让这部电影空洞苍白,除了所谓的视觉“美”什么都没有。
有人评价小说 “片段的接续并不妨碍流畅,反而更添加弹性,产生的效果”,而在电影中剧情的弊端暴露无遗,本来小说的故事梗概本就平淡,而电影更是在删减许多剧情满足时长时没有注意到故事连贯的必要性。直子的自杀,渡边对小绿的表白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剧情让观众云里雾里。
这部电影是死的,直子是毫无气质,单薄的,没有小说中描述的纯洁,不容亵渎的美感,小绿则失去了灵动,内涵,而小说中渡边的重要引路人玲子在电影中更是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形象。人物失去了自我特色,电影也失去了灵魂。电影甚至更侧重于对性的描述,还是那么肤浅的描述,直子的躯体之美,直白毫无色情的性爱,在片中变成了狗血青春的配料,整部电影满溢着“伤痛青春”,甚至这是一部披着《挪威的森林》改编电影外衣的狗血青春片。
《挪威的森林》被评为“最美的失败片”,电影画面固然是美的,但因为剧情的断裂,也可能是制作上的硬件短板,画面的切换极不舒适,色彩,场景的转换不自然。直子的死是片中重要的转折点,但直子上吊自杀到渡边的伤心欲绝几乎拍出来鬼片的效果,诡异的音乐,与片前昏黄美好的色调相反的灰黑阴暗色调,这样的生硬画面转换除了让观众误以切错画面对观众了解男主的转变成长有何帮助?而后画面一转男主向小绿告白,全片完。真的是,仓促无语极了。
电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可以说是东施效颦,想要极力还原小说的美感却丢到了本质的内涵。我希望看过电影的人再去看一遍原著,不要被电影所欺骗。
电影《挪威的森林》跟原著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原著《挪威的森林》是由日本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写的,可能原著作品太过深入人心,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不如原著的期待高,但单从电影角度来说,《挪威的森林》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原著《挪威的森林》在情节叙述上比较偏向男女主人性格和情感的变化,有很多细节上的描绘深入人心,可看性非常强,让人在看过原著的描绘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给读者充分的想象力。而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恋爱的故事情节,电影将重点放在了对情节起承转折的描绘上,简单来说电影讲述了一个男生在懵懂叛逆时期去大胆尝试了不同的恋爱和性行为,虽然都是失败的,但最后还是以找到真爱这样的美好结局收尾。
虽然从电影叙述角度来说,这样的剧情走向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却没有把原著中精髓部分展现出来,原著中对男主人的描绘是很让人神往的,虽然经历了叛逆期,也做了些错误的决定,但是他的做法和后来的生活都让人对他感同身受表示理解,因为男主人公的塑造很成功,所以大部分原著的书迷都是奔着男主人公去的。
而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却略微有些让人失望,首先男主人公的形象和神态没有尽可能的去贴合原著,而且男主人公的有些做法让人表示不理解,没办法让喜欢原著中男主人公的书迷同样也对电影中塑造的男主人公感同身受。
而电影的创新之处在于导演在影片中所展现的画面感非常强,《挪威的森林》本身的故事节奏非常缓慢,所以画面的表现也体现了一种唯美的静谧之感,让观众只看画面就能感受到恋爱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了观众很不错的视觉体验。所以单从画面来看,能看出导演对本片的足够用心,但是却与原著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综合来讲《挪威的森林》是需要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而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原著里很多经典重要的情节细节放在电影中却无法完全做到面面俱到,而删除这些重要的节点只能让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有所减分。所以《挪威的森林》从故事性和画面性来讲是值得一看的,但跟原著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电影版《挪威的森林》,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失望,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会迷惑。与其看这种“原著的皮毛”,倒不如去看看原著好了。
电影版《挪威的森林》,实在有太多的诟病了。在选角上,渡边、直子与绿子这三位主人公,只有渡边一人的选角松山健一还算可以,然而松山健一的演技还停留在《死亡笔记》的“L”上,看得到他的用心,但也似乎太过用力。而直子和绿子的选角,我想到了三个也许有些过分的字——毁原著。
不是说菊地凛子与水原希子演技不到位,而是这两位真的不符合直子与绿子的形象。诚然,哪怕一部电影选角不是太到位,但可以将原著小说的意境影像化,那也算一部佳片,可是《挪威的森林》更让我失望的正是这里。
不知道是不是村上春树的这部作品太强大了,还是导演陈英雄火候不到位,电影版《挪威的森林》仿佛就像在花两个小时在翻一本书。然而电影在“翻书”的过程中,忽略了太多小说里的细节,导致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会感觉剧情的过度十分突兀,线索的诠释也十分不自然。也就是说,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没有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让那些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稀里糊涂的就看完了电影。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十分失望。关于对小说的还原,电影版本的《挪威的森林》还原的也还算勉强及格,但一切都是按照小说的故事去进展。木月同样是自杀死在了车里,绿子同样是“戴着墨镜,茫然又不自信”的出现在渡边面前......但是这样的还原虽然还原了小说的剧情,但还原不了小说的意境。村上春树的小说读起来是一种“能够带来温暖”的情愫,而电影看到最后,却有些莫名其妙。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对小说结尾的诠释吧。说到原著,主人公们到底走出了“挪威的森林”吗?也许渡边走了出来,可结尾的那一通电话,渡边到底在哪里呢?木月永远留在了17岁,直子永远留在了21岁;随着四季的更替,我们与死者的距离的步子被拉开得越来越大......
《挪威的森林》电影较好的还原了村上春树的同名原著,画面有流动的柔美,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提起《挪威的森林》,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村上春树先生写的一本书。不得不说的是,书中有一小部分大胆的性爱描写,就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忽视了书中剖析的青年人的迷茫彷徨,关注错了重点。书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死亡,性,爱,这些艰深的主题,透过渡边与直子、绿子的纠缠关系,缓缓道来,逐渐深入。电影很好的将主要情节都有保留,好友自杀,渡边迷惘地进入大城市求学,重遇直子,偶遇绿子,重要的玲子。一帧帧的画面都流淌着温柔又冷漠的美,忽远忽近。
但电影相对于原著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人物性格有一点变化。比如直子,书中是温良大方的她,到了电影中就稍显有一些疯狂。村上笔下的她,淡如水,但一直怀着化不开的悲伤,前期看似一切如常,事实上她从来没有走出男友自杀的阴影,但到了电影中,尖叫掩盖了她的温柔,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也不是说电影一定要和原著一模一样,可能导演做出这样的改变是考虑了很多因素。文字和影片带来的力量感也不一样,感觉画面表达出来的情绪,没有文字表现得深刻,要知道村上春树先生笔触是很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