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而引起热量差异,从赤道到两极便出现有规律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的更替,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和冻原,这就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格局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水分梯度由沿海向大陆深部逐渐降低,于是依次出现湿润的森林、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即所谓经度地带性。早期学者称地球上有规律分布的生物地带为生命带(life zone),后来称为生物群落型(biomes)。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面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类型,故世界的植被类型分布与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和物生群落型分布相一致。地球上植被类型与温度和降水的定量关系
以中国为例
1、经度地带性:从东部沿海地区到内陆到西部地区 水分条件降低——森林、草原、荒漠
2、纬度地带性:从南到北,西双版纳(雨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东北,西伯利亚(针叶林),北极(涷原)。
3、垂直海拔地带性:(云南金沙江畔,从海拔100米到3000多米的山峰)底端是热带亚热带的植被,顶端是苔原积雪涷原。
有问题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