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

散光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
2025-04-15 15:03: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散光和近视的区别之一就是病因不同,散光和角膜弧度有关系,而近视则是由于物体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所致。这两者的症状表现也不一样,散光的典型症状是视物重影,近视主要是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另外这两者的度数稳定性也不一样。一、散光和近视的病因不同
1.散光的病因
散光的发生和角膜弧度关系密切,散光患者的角膜弯曲度并不均匀,厚薄也不均匀,这样就会导致光线无法在视网膜上准确聚焦。散光通常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会伴随近视或者远视。
2.近视的病因
近视指的是物体在视网膜之前成像,如果屈光静止,远处的物体只能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这样患者就无法看清远处的东西。
二、散光和近视的症状表现不同
1.散光的症状表现
如果患上散光,视力会有所下降,患者看东西的时候总是觉得很模糊,不过最明显的是重影症状,也就是说会把一个点看成多个点,这是散光的典型症状。
2.近视的症状表现
近视也会导致视力下降,从而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不过单纯的近视并不会导致重影,而且患者可以看清楚近处的东西,但是看远处的东西却很模糊。
三、散光和近视的度数稳定性不同
1.散光的度数稳定性
散光和近视的度数稳定性是不一样的,如果患有散光,度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稳定的,很少会出现度数下降的现象,不过一旦出现,往往很难恢复。
2.近视的度数稳定性
近视的度数是非常不稳定的,如果患上了近视,又没有及时的矫正,而且平时也不注意保护视力,那么度数很快就会加深。不过如果是假性近视,只要平时多注意保护眼睛,多数情况下通过恢复正常,但如果是真性近视,自行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
【拓展资料】
一、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古称能近怯远症。
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症状是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可用凹球面透镜矫正。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二、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三、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