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法则
又称80/20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发现的,最初只限定于经济学领域,后来这一法则也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深为人们所认同。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
例如,在企业中,通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等。具体到时间管理领域是指大约20%的重要项目能带来整个工作成果的80%,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的头20%时间会带来所有效益的80%。
帕累托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工作中应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
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不钓小鱼钓鲸鱼”,如果你抓了100条小鱼,你所拥有的不过是满满一桶鱼,但如果你抓住了一条鲸鱼,你就不枉此行了。
扩展资料
分析方法
80/20分析法检验两组类似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用来改变它们所描述的关系。一个主要用途是去发现该关系的关键起因——20%的投入就有80%的产出,并在取得最佳业绩的同时减少资源损耗。
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80%的啤酒,那么这部分人应该是啤酒制造商注意的对象。尽可能争取这20%的人来买,最好能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啤酒消费。啤酒制造商出于实际理由,可能会忽视其余80%喝啤酒的人,因为他们的消费量只占20%。
同样的,当一家公司发现自己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时,就该努力让那20%的顾客乐意扩展与它的合作。这样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给所有的顾客更容易,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司发现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产品,那么这家公司应该全力来销售那些高利润的产品。
80/20分析法的第二个主要用途是对80%的投入只产出20%的生产状况进行改进,使之发挥有效作用。
不同于线性思维,我们应该系统并谨慎地应用80/20分析法,因为线性思维会导致对80/20原则的误解,也可能会导致滥用。“不要轻易地认为某一变量是关键的原因是其他每个人都会关注……这就是线性思维。80/20分析法赋予的最有价值的洞察力总是检验别人都忽视的非线性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帕累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八定律
帕累托优势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定理,它有一个准则,即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是别的什么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一句话,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在国际上,中国正好面临了一个帕累托效率的问题,在中国与最重要的国家——美国的关系里,从整体上说,中国跟美国的联系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但是在局部的某些领域比如能源上却存在着一个零和竞局,即一方的得必定伴随着另一方的失,这种零和竞局又被美国的政党政治作为政党间彼此斗争的砝码和工具,为中美关系蒙上了阴影。要从总体上达到帕累托效率,美国必须屏弃国内的政治斗争,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全面审视中美关系,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