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简称员外,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郎中的副职。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宋沿制。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关,并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
还有一个意思:通过科技考试但又没有正式位置可安排的候补官员,科举考试进人的速度大于官员淘汰的速度,而官员编制是一定的,设立候补官员制度就是必要的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富人都自称员外。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1、 [ministry councillor]∶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 [landlord]∶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