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筑开始仿效西欧.
1.洋风建筑
从20世纪初开始,
2.现代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建筑的发展大体分三个时期。包括战后恢复期(50年代末以前)、改革创新期(60年代)、(70年代以来)三个时期。
明治维新后,鹿鸣馆等砖结构的西洋建筑问世了,鹿鸣馆建成于1883年(明治16年),是由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建造的一座砖式二层洋楼,整体建筑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风格,兼有英国韵味,她显示了新兴国家的威信。现存的明治时期的代表建筑物有很多移建到爱知县犬山的“明治村”。到了昭和时期,涌现出了由建筑造型学校及建筑家鲁·柯尔比捷培养出来的建筑家们。但真正开花结果却是在战后。
明治时代引入的西方建筑技巧、材料和风格后,新建的钢铁和水泥建筑与传统风格有极大的差别。就如同许多地方,大部分主流的建筑和地标建筑之间的外观有很大的相异之处
二战后的主流建筑不再是传统的木造形式(由于容易在地震或轰炸时着火),而是以钢铁作为建造材料。具有高能见度的地标建筑也有所改变。战前的地标建筑包括和光百货公司、迎宾馆、东京车站和日本银行有着欧洲风格的外观线条,战后的建筑则采用了“朴实的盒子”风格,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形式。由于地震、轰炸和之后的重建,再加上1950年代至1980年代间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许多城市中的建筑都是在那段时期兴建的,当时是日本建筑粗野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兴盛时期。
然而,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这样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
1991年完工的后现代风格东京都厅舍或许是摩天大楼风潮的起因,紧跟随之出现的是横滨地标大厦。1996年启用的东京国际论坛大楼除了其独特的设计之外,还在周遭设置了公共活动空间让市民休憩利用。1990年代后期重新开发的汐留地区,是参观大量后现代与欧洲风格建筑的绝佳地点。到了最近,2003年六本木新城开幕,沿用了之前许多新建筑的设计概念并且试图超越它们,而在这股缓慢但持续进行的当代日本建筑风潮之外,郊区大部分的建筑依然展现的是廉价、缺乏创意的设计风格。
这是你们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