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数量论MV=PQ 在短期有以下假设:M为货币供应量,由一国的央行决定,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它也是不变的,它由一国的文化、交易习惯等决定。所以在MV=PQ 中短期内P上升,Q是下降的,二者是负相关关系,所以AD向下倾斜的。你可以自己找一组数据验证一下。
2、货币数量论MV=PQ 在长期有以下假设:M为货币供应量,由一国的央行决定,在长期内它可以随着央行的政策所变化;V是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它是不变的,它由一国的文化、交易习惯等决定;总供给AS是不变的,它是由一国所拥有的技术和资源所决定,具体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生产函数(Y=AF(K,L)),所以它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并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所以在MV=PQ 中长期内M上升,P上升,二者是正相关关系,这便是通胀的理论依据。
很简单的啊,中级宏观经济学上学的,你自己看看吧
还是我给你说说吧,首先mv=py,然后你都知道这些所代表的意思,我就不解释啦
设k=1/v,k的意思就是代表人们对于每一美元收入想持有的货币的一个参数。那么
m/p=ky,那么当m,k.固定时,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p等于货币余额的需求,该需求与产出y是成比例的,是一个负相关关系,那么就得出了一个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