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除丞相的措施,求解答。

2025-04-22 19:50: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380年2月17日,也就是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明太祖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官职从此被取消。

回答2:

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明太祖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官职从此被取消。胡惟庸及其党羽被杀光后,洪武帝将相权归并入皇权,直接掌控本来中书省下各部署。洪武之后,永乐设立了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其后,宣德帝时,三杨辅政之后,内阁又逐渐获得票拟权。

回答3:

相权与皇权之争由来已久,宰相(或丞相)制度的设立与废除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宰相(或丞相)制度,将宰相(或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而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提高了皇权。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或丞相)制度从此被取消。

回答4:

其实这只是朱元璋一步步策划的,胡惟庸是一个能力平平、战功平平的谋士罢了,既不如刘基,也不如李善长,但是朱元璋偏偏让他当丞相,看中的就是他的利欲熏心,放纵他的结党、贪污、甚至篡权,只为一击必杀,最后以他为借口废除丞相这一制度,达到君权、相权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