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观音阁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建于辽朝(1056年)的山西省应县木塔,充分体现了结构自重轻、能建造高耸结构的特点。到唐朝已形成一套严整的制作方法,但见诸文献的是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额的法规。木结构轻巧、美观,和砖砌结构相比有不同的美感。木材受压和受弯之长,避受拉和受剪之短,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卯榫的做法使建筑物更坚固、稳定。
独乐寺
位于蓟县城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建筑,寺内16米高的巨型泥塑...独乐寺山门正脊是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内。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举世无双。”
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即北宋至和三年,至今已有950年的历史。塔高近70米,底层直径为30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各层均为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坊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应县木塔建成九百多年来,历尽沧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灾害。据史书记载,在木塔落成近三百年的时候,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旁的房屋全部倾倒,只有木塔岿然不动。近些年,在应县附近发生的大地震都波及到木塔,木塔整体摇动,风铃全部震响,但是,木塔却没有受到影响。在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二百多发炮弹击中,但是整体结构也没有受到损坏。中国有许多古代高塔都曾因雷击而毁坏,但是应县木塔却在特大雷击中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木塔采用了多层框架,类似现代建筑的加固防震手段;其次,木材是柔软性材料,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恢复原状的能力,而且构架中所有的关节点都是榫铆结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的4个暗层加强了塔的整体结构,塔中大量的斗拱就像弹性节点,受外力后能减轻冲撞力,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建筑是秦朝最早出现多层木楼结构
建于辽朝(1056年)的山西省应县木塔,充分体现了结构自重轻、能建造高耸结构的特点。到唐朝已形成一套严整的制作方法,但见诸文献的是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额的法规。木结构轻巧、美观,和砖砌结构相比有不同的美感。木材受压和受弯之长,避受拉和受剪之短,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卯榫的做法使建筑物更坚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