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我看那么多的电影但是从来不看动画。那时的固有观念认为动画的世界终归肤浅和虚幻。离我所喜欢的电影,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后来有朋友介绍我看宫崎骏的动画,只说值得,没说原因。于是大概在2年前一个甚是无聊的下午,我在找不到其它电影好打发时间的情况下看了《幽灵公主》。坦白的说,当时看完的感觉是,故事不错,也看出了宫老想要阐释的道理。但是感觉有比较明显的造作的痕迹,也就是说,说教味太重。所以,当时的感受是:可以理解,但并不喜欢。
在另外一个寂寥的下午,我看了另外一部宫老最富盛名的作品——《千与千寻》。这的确是我看过的最有深度的动画,而且可以这么说吧,它所阐释的,远超一部动画本身。“人性”这个词,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被演绎得那样真实而动人。
再后来,又看了《天空之城》。这已经是宫老比较早期的作品了。正是这部作品,让我真正喜欢上了宫老的作品——不是因为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不是因为浪漫感人的故事,甚至不是因为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种种思考和哲理。我喜欢它最大的原因,只因为它的结局——一个除了无奈几乎什么也不剩下的结局。喜欢它,也只是因为它契合了我的思想——我们对别人的言行无奈,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无奈,我们对这个世界无奈。
昨晚,看了《风之谷》——宫老的成名作。可以说,这部略显生涩的作品,却更多的感动了我。
主人公娜乌西卡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宽容,而以上的种种,又体现出她的智慧,她的伟大。
其实如果看过宫老的其他作品的人再看这部,不会感到任何的新意,因为它一如既往的探讨了人类和自然如何共存的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下,透视了人间的种种——有的人怀揣美好的愿望,希望拯救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甚至是加速的灭亡;有的人,摇着伟大的旗帜,声称自己是伟大的领袖,其实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又一个野心家,企图统治世界;有的人,本性善良,在被欺凌之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复仇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追寻问题的根源,为了寻觅终极的答解,一声奔波,不知前路如何;有人的,热爱世上的一切,去包容,去接纳,却也未知结局会怎样。还有无数的更多更多的人,他们什么也不是,他们就是这样本能的活在世界上,被别人所左右,别他人所驱使,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这个世界被人们污染的黑暗不堪,当人们发现他们一手带来的黑暗开始报复的时候,他们无视。当黑暗不断蔓延,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人们开始害怕,开始愤怒,开始反报复。他们看不到黑暗背后的美好,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无知与荒谬。他们狂妄的呼喊着要让世界消除黑暗,却不明白自始至终黑暗就是他们本身。
那以上表现的种种,分明就是生动的世间百态。让人愤怒,让人感动,让人唏嘘,让人叹息,最后更多的,还是无奈。
诚然,影片的最后,宫老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的,毕竟如果世上的人们都和娜乌西卡一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们或许还有救。但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现实中几乎就不会存在,又如何奢望会有更多?
于是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部在一些地方略显粗糙和生硬的成名作却更多的给了我感动。因为我恰好几乎是从宫老的晚期作品倒推着看的。越到后期,他的手法也就更圆润纯熟,杂糅的东西和思想无疑就更多而很多必然隐含。而这部早期的《风之谷》,却是大师沉积多年的爆发之作,它包含了宫老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念。于是它几乎无情的抨击了所有人,在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后面却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希望——而这,恰恰是我喜欢的。
宫崎骏曾经说过他希望看到东京被海洋淹没。我想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行为再也带不来光明的希望,那么他宁愿全世界都毁灭。于是我想我们就更能理解他所有作品里的思考和哲理。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夸张点说的话,你甚至会觉得那是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识的重复。正是这些重复的感动,让我们永远不会腻烦,永远会保持一丝清醒和理智,让我们能够相信他留给我们的那一线生机。
发行于95年的《ON YOUR MAEK》曾经一度成为我的最爱,在这首不足7分钟的MTV里,宫崎骏用动画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其中天使从车中飞起并渐渐远去的镜头,至今仍用它的唯美占据着我。记得曾经某个夜晚,轻轻打开VCD,面对着屏幕那来自于对生活与善良的赞美,沉溺于CHAGE&ASKA(恰克与飞鸟)深情动人的演唱之中,一种满溢的感动不禁逃出,久久不能释怀。深
深受上CHAGE&ASKA的同时,我也永远地记住了这位“漫画诗人”--宫崎骏。
宫崎骏的成功在于其作品当中对环境与气氛的重视和人物心灵及矛盾的挖掘。宏伟的飞行场面、人物的心灵失华、看似弱小却无比博大的力量,成为其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女孩是宫崎峻多数故事中的主角:拥有飞行石的希塔、追遂梦想的月岛、活泼天真的皋月和美美、小魔女琦琦、高中女生生春以及寻找自我的千寻。在他的世界里,真正的正义、高尚、勇敢诞育于纯洁,女孩子看似弱小的、内敛的情感,往往蕴藏着最强大的力量—真诚与善良。这种力量可以越过武力的破坏和金钱的诱惑。而宫崎骏也凭借着其作品中的这种永恒的情感,成为了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风之谷》是宫崎骏唯一的一部长篇漫画作品,它的主人公娜乌西卡便是宫崎骏女性主角当中的典范。故事开始的时候,我疑惑这架着滑翔翼的少女是凭借什么占据了日本动画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十余年之久,而且选票常常超过第二名4、5倍之多。但伴随着剧情层层深入,娜乌西卡率直、善良、勇敢的个性便流溢在人类的贪婪与不择手段之上,她由一个百人小国的公主成长为一位“天使”,又由天使变成了饱受战争与污染之苦的人类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女神”。这是一个集所有女性的美于一身的形象,大师把她刻画成了个近乎完美的人。她不仅仅像个女神,更像个母亲,用慈悲的心去温暖着所的生命,无论高贵还是卑微,哪怕你是一只虫、是一根草。
可以说《风之谷》在刚刚发行的时候,轰动了漫画界,其中无数镜头至今回起来依然暖意顿生:中弹倒下的娜乌西卡的坐骑卡伊,在敌人的包围中奇迹般苏醒,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带主人冲出重围;娜乌西卡的父亲去世,看着族人由震惊至失声痛哭,老米特脸上那黑夜般的沉寂和祖奶奶仿佛送别故人的微笑;自称毒蛇的刚毅公主库夏娜在面对死亡时,唱起那支替自己服下毒酒的母亲唱过的摇篮曲;视虫比生命还重要的劣等人群驯虫师,为了追随娜乌西卡,集体杀掉心爱的虫,然后抱头痛哭;无敌剑客犹巴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民族间的和解;死去的魔鬼统治者的灵魂,在娜乌西卡的带领下逃出无边的黑暗,孩子般地笑着,赤裸着奔向了遥远的天边……还有剧声版中那小女孩啦啦的歌唱,每每忆起,都会被那种纯洁的意境所打动。看过《风之谷》,会对生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漫画版《风之谷》中,人物的瞬间动作、场景的切换都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宫崎骏不愧为日本第一流的动画制作大师。记得开始看《风之谷》时,我不敢相信用漫画竟也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时间结构。不知不觉中,我便被这史诗般的作品迷住了,关心着娜乌西卡的命运,就如同故事中许许多多见过她的人生一样。
《风之谷》被媒体称作日本动漫史上第一部以环保为主题的作品。时至今日,在环保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时候,回过头去看这部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作品,不得不说作者强大的思想魅力透过深刻的作品内容依然感染着那一代乃至今天的千万读者。
的时代已经渐渐离去,不过,它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会永远地影响着我。突然想起漫画中敌国的僧官的一句话:“别了,异国的公主。因为与你的相遇,使我至死都不会迷惑于我所选择的道路。”是呀,因为与这风之谷中的公主的相遇,我也将不会迷惑于这条面对善良、面对自然、面对我们自己的道路,这条通向心灵净地的道路。
你看看,可以请采纳。
从某些方面来看,《风之谷》这部动画片可以说是深得宫崎骏精髓的作品之一。它是以上所述宫崎骏大部分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也是他作品中最本真和最引人回忆的。在西方影院里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奇幻世界-传奇故事,《仙侣神兵》,《野蛮人柯南》,迪斯尼的黑色锅炉(注17)的时代,风之谷在运用它的神话设定上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超过了那些星球大战式的豪言壮语。象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架空故事(比如托尔金式奇幻故事)一样,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传达出的是它想要探询一个全新世界的承诺。
在《风之谷》投入制作的时候,宫崎骏已经为动画片写好了长为16段的脚本,但故事距离结束却还是遥遥无期。(一个类似的问题曾经困扰过1988年,基于大友克洋的2000页脚本拍摄的《阿基拉》)对此宫崎骏的解决之道是节约。大多数时候,动画的情节都紧密依照着漫画,有时甚至一帧一帧的对照下来,只是为了保持动画的独立性对其作了一些根本上的调整。其中最明显的是,宫崎骏加入了一段娜乌西卡的家乡受到侵略的支线情节,对电影叙述中心的一处场景也作了改变。他还合并了原来的故事中对战的双方(土鬼帝国和佩吉特ans),以及其他一些细节。(在最上乘的传统做法里,一些漫画中的迷题即使花上几百页也不能被决定下来)不管怎样,最终的影片都是对脚本故事前四分之一的完美转换。至于它是不是反映了整个脚本就是值得争论的了。
宫崎骏的娜乌西卡是有力的Evslin式的角色,她被塑造成风之谷这个腐海边缘人类避难所里年轻的公主。腐海是一座更甚于原始闷热丛林的光亮森林,四周毒雾环绕,布满菌类,并且生存着变异的巨型昆虫。娜乌西卡的家乡是欧式田园风格的:新鲜的海风保护着它不受腐烂的侵袭,这里的草地,风车磨坊和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就像是直接从卡里欧斯特罗那里照搬过来。然而这个山谷的脆弱在电影的序言里,当旅行者走进一个同样曾经十分繁荣,现在却被腐海树木全面侵占毁坏的港口时就被奠定下来。片头字幕同样是描述人类衰弱的一拍强音,它展示了记录在贝叶毯(类似挂毯的一种)上的美妙奇想。然而我们在节目正式开始时看到的却是戴着面罩和头巾,打扮的活象中世纪太空人的娜乌西卡独自一人行走在腐海的深渊中。她的样子并无恐惧反而是敬畏的:敬畏着那些充满生物的致命但美丽的景色。影片开头的五分钟几乎是沉默的,镜头和观众共同分享着娜乌西卡对这个异世界的沉思。
娜乌西卡一如既往的具备宫崎骏其他女主角身上神入的领悟力和直觉的特质。在发现自己的老师犹巴正被一只愤怒的王虫荷母——一种行动灵敏,外壳粗糙的巨大昆虫追赶时,她通过模仿荷母的叫声使其平静下来。同样,驾驶着一架名叫“mehve”(这个词来自德语“moewe“–海鸥,一个有趣的欧洲根源从这个装置中反映出来)的喷气式滑翔翼的情景也证明了她驾御风的能力。在随后的故事里,娜乌西卡的家乡被卷入两个帝国多鲁美奇亚和佩吉特(即漫画中的土鬼帝国)之间的战争,她的这种能力也得到了测试。 其中佩吉特帝国挖掘出了埋于地下的神兵-一种远古武器,可以使剩下的世界避免变成废墟的命运。然而密封着神兵的飞船却在风之谷坠毁,于是多鲁美奇亚人用侵略作为回应,他们杀死了娜乌西卡的父亲并胁持了公主作为人质。
作为一个角色,娜乌西卡正处于Evslin的公主和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间,是一个集早熟与童真的混合体。在西方这样的设定往往会使角色处于被动之中,但是宫崎骏守住了娜乌西卡神话般的出身背景,有效的打破了这个模式。娜乌西卡并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准女中豪杰。她的天真不是来自儿童心性,而是理性的感悟。虽然教导她去领导人民的是她的父亲,但她心中的使命感也得到了自己的认可和确定。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她的首位良师益友–一开始被塑造成师长形象的年长的旅行者犹巴,到最后却成为娜乌西卡的追随者。然而娜乌西卡的独立个性并不能将她从传统奇幻故事的角色扮演和灵魂探询中解放出来。于是倒不如说,她必须象周围人定义她那样给自己下一个定义。
在影片中这个过程开始于娜乌西卡的家乡遭到侵略时,她的天真成了和这脆弱的村子一样的理想物。当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城堡的卧室里遭到谋杀时,一个重要的转变发生了。从前,娜乌西卡被授予的权利是神圣的,但现在她杀死袭击者的一幕却可能因为改变不了大局而变得可笑。在一些影片中,这本来会是男性的人生经验或者客观精神的教训。风之谷的这一幕涉及了双方面,但是,由于对公开信息的掌握不足使这样的情景看起来非常矛盾,这也反映在娜乌西卡对自身的身份丢失所引起的恐惧中。这是三重奏的第一重场景,它唤起了关于原汁原味的《沙丘》小说中关键部分的记忆;在那里,是保罗早先与Fremen勇士Jamis的决斗,带着他对未来的圣战只能听天由命的暗示。(洁西卡适时的警告保罗:“做杀手的感觉怎么样?”这正是片中犹巴作出相似干涉的前身。)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娜乌西卡重新变回了迪斯尼公主的样子,她勇敢的抑制住悲痛,恳求她的人民不要与侵略者战斗,但被确立下来的还有事情的不确定性。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个“安全”的幻想故事(一个类似娜乌西卡的女孩于早前被杀,这证实了公主会死去的可能性)同样的,娜乌西卡也不是一个“安全”的女主角。这个过程后来在犹巴找到娜乌西卡位于城堡地基上的秘密房间时得到了拓展,她在这里违背山谷的风俗(这里有洁西卡在Arrakeen的宫殿中找到的温室的影子)培养着来自腐海的植物。娜乌西卡已经得知这些植物只要有干净的水源和土壤就不会有毒性。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个人工程也面临着威胁。“我被自己吓坏了”,她在锁上密室的门去准备迎战时说,“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现在那个曾经被激怒的娜乌西卡变成了一个脆弱,气馁,被自己的力量吓坏了的女孩。故事再一次强调了娜乌西卡的身份,事实上她有着超越(或者根本与之相反)传统冒险故事的价值。在电影中这些冲突是通过和平主义者的自我牺牲精神被决定下来的:原漫画远比这复杂的多。
后来的故事,是Wells的精神观所在章节中最精华的例子,逐字逐句描写对土地依恋的场景说明着娜乌西卡对自然的信仰。(是谁让世界变成这样?她的提问中怀疑的成分更甚于说教。)在两个版本中,她看见了她所居住的世界-人类对自然,就像本能是善良的,是一个从属者而非带来痛苦之人的关系。在经过一些险情-空中的闪电战,与荷母冒险进行的交流,以及遭遇腐海食人昆虫-之后,娜乌西卡在另一个earthbound的场景里找到了真正的召唤。在另一幕影片的中心剧情里,她进入腐海并发现了森林地下的一个洞穴。和这之前的危险相比起来,这个洞穴就像一个天然的极乐世界:石柱支撑着一个教堂般大小,有流水和晶砂的世界。根据以前的调查,娜乌西卡意识到腐海几乎是一部世界净化机器:树木吸收污染物,并将这些毒物石化并结晶成砂子。
宫崎骏将这里的平静作为天然的休息空间,一个用来暂停,反省和感悟的空间。于是娜乌西卡只是躺在砂子上,让这平静流过她的身体。就像是对James Lovelock的盖亚式自然观(其本身就是许多生态幻想作品的源头)明显的效仿,这样的场面让人回想起John Christopher1969年的青少年科幻作品《莲花的洞穴》,后来宫崎骏的荷母以一个更具创造力的新伊甸园培育者代替了他的地底月球植物。更接近的还有《沙丘》的相似作品,保罗和洁西卡敬畏注视着的Fremen的地下储水处。宫崎骏本人也引证了七十年代的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主义(他的电影加印了国际野生动物联盟的图章)。
在《沙丘》那里,保罗意识到沙虫对沙丘水循环圈的向心性还有它拥有的政治力量。同样的,娜乌西卡也是在荷母那里找到了更高的目标。在宫崎骏的缩写版剧本里,多鲁美奇亚和佩吉特的主要行动就是去破坏有毒的腐海树木(因此输入了火之恶魔的概念),所以在影片的第二部分,所有的战争和历险都有效的被转变为一个反生态的似是而非的行动。也就是在这里,多鲁美奇亚的女领导者库夏娜开始崭露头角。
娜乌西卡的梦想是什么呢?就是这种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宁静吧?
一切都那么平和,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又能相互和谐。
娜乌西卡梦想的是一个平衡的世界,人类与人类间的平衡,人类与兽的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决定这一切的核心,必然是人类。
可是人类却在不停地打破这种平衡,他们相互争斗,攻击虫的世界,拼命向自然索取,并放出毒素。人类又是最缺乏灵性去交流的生物,他们听不到虫的声音,听不到植物的声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也听不到娜乌西卡的声音。即使是那位善良的男主角,己经竭尽全力地去理解娜乌西卡,却还是对她的想法懵懵懂懂。最后,他只能凭着对娜乌西卡本能的信任,以劝说族人放弃攻击风之谷。他也许是人类的一个代表,虽然缺乏灵性去看到自己的未来,但只要努力和真诚,还能够挽救自己而走向生存。
《风之谷》这部电影让我真正对宫崎骏佩服不己,他对于人类、自然、战争的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电影中。他因此被奉为环保主义者的教父,也像位预言家一样揭示着人类的未来命运。但这个影片真的让人对现实产生巨大的怀疑,对人类的愚蠢到极度灰心,如果不影片最后的那一株萌芽的树苗,真会让人以为等待人类的只有绝望了。那株树苗似乎是人类对未来的选择,到底是选择继续杀争斗还是选择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呢?宫崎骏的电影是他用尽心血向人们发出的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再不停止愚昧而疯狂地走向毁灭的脚步,人类的命运将难以挽回。宫崎骏希望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对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不该盲目地高傲自大,不该以为自己是这个地球居高临下的主人。人们不能再一如既往地自私了,应该平静下来,听听地球的声音。
环保主题及现实意义
在电影《风之谷》中,最突出的主题便是环保主题。女主角娜乌西卡在自己城堡的地下室中养殖了很多来自“腐海”的孢子,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植物本身并不是有毒的,而是水源和土壤收到了污染。
此时的女主角已经隐约发现“腐海”形成的秘密了。后来,男主角阿斯贝鲁和女主角娜乌西卡又无意中发现在腐海的底层居然是一个没有污染、没有瘴气和有毒孢子的美丽森林,那里溪水清澈见底、大树安静而美丽、土地一层不染。
原来是那些树一直在过滤着人类遗留在土地中的毒素。腐海中的植物是被毒素污染了的。它们负贵吸收土地中的毒素,所以会生长出有毒的抱子。而腐海下面的大树们就在过滤着这些有毒的物质。然后当自己死去时就化为晶莹的无毒晶体,继续养育那些未长成的小树。大自然表面上用恐怖的瘴气和孢子一点点的蚕食着人类的生存地点以示惩罚,一面却默默的牺牲着自己来挽救被人类污染的地球,保护着环境。
而以带兵入侵风之谷的多鲁美吉亚公主夏尔娜为代表的人类却只是肤浅的看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被“腐海”一点点吞噬,想要通过复活巨神兵来烧毁腐海下的森林以及消灭在腐海中生存的王虫,并没有去深刻的探究和思考过造成灾害的本质原因。
人类的自私和大自然的无私在这一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瞬间感受到自然的崇高和伟大,人类丑陋的自私心显得是那样的可笑与肤浅。
现实社会的启示
影片的环保主题,宫崎骏给了我们许多关于现实社会的启示。人类在初始阶段对自然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主宰下,人类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得文明进步和物质丰富。为了争夺生存权、主宰权,人类还不惜动用战争手段自相残杀。我们人类如果没有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态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能力的提高,可能会走向人类希望的反面,伤害甚至毁灭人类自己。
科技的结晶是把双刃剑
《风之谷》就是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演绎了可能导致的毁灭性后果:人类的文明倒退回原始状态,环境极度污染,人与虫争夺最后的生存空间,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巨神兵,恰恰是先进科技的结晶和人类高度智慧的产物。巨神兵让人联想起曾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核武器,在人类掌握的核武库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的今天,作者所描绘的末日可怖景象分明是对人类提出的有力警示。风之谷在作品中是唯一没有受到胞子毒气污染的村庄。这里唯一受到祝福的自然资源是风。整年不停息的风能产生出了“驾驭风的人”这样一个存在。人们通过对半自动飞机的驾驭在空中自由飞翔。作品这里提出了人类活动的科技含量需要存在有一个“度”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发展是可以被允许的。
和谐和仁爱主题
《风之谷》中另外一个突出的主题便是呼吁和平、心怀仁爱了。在电影情节中,女主角娜乌西卡为了抚平自己宠物的恐惧,即使被它咬上一口也不会生气或抱怨。她还努力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鲁美奇亚人在库夏娜的率领下占领了风之谷,并杀死了娜乌西卡的父亲。娜乌西卡为了风之谷的人不在受到伤害,故而劝说乡亲们暂时服从占领者,甚至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她甘愿做人质随库夏娜飞往培吉特。这表明娜乌西卡一直致力于化解人类内部的矛盾,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在整个故事中,女主角无论是面对自己的族人、敌人还是来自腐海的昆虫,她始终都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去对待他们,她不愿意看到杀戮和灾难威胁到身边任何生命。《风之谷》中的男主角阿斯贝鲁在飞机上猛烈扫射多鲁美奇亚人的飞机时,在看到女主角娜乌西卡坚强的护住飞机的那一刻起并没有继续扫射,而是停止进攻。说明男主角在攻击敌国的时候并不是冷血的屠杀,他并没有将阻拦自己进攻的人直接消灭,而是选择避让过去。这是人性本质存在有善良一面的体现。男女主角的行为正是动画大师宫崎骏所力求体现出的和谐以及平等对待一切生命的主张。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