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的主旨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自己下工夫。
《瘙痒》一文选自明·刘元卿所写的《贤奕编》。原文:向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弗中。又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其人勃然而怒:“知吾者妻也,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者?痒者,人之所自知也,他人莫知之。犹心患,人何以知之?
白话释义:
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孩子寻找痒处,三次抓而三次都不中。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五次抓而五次也不中。那个人生气地说:“妻子和孩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痒处?”妻子和孩子没有回答。
(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就停止了。为什么呢?痒的情况,人是自己知道的,别人没法知道痒处。犹如心里忧愁,别人凭什么知道对方的忧愁呢?
写作背景:
刘元卿出生于文风颇盛江西吉安府的安福县西乡(现属于萍乡市莲花县),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
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会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万历七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谷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
后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后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
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
作者简介:
刘元卿,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明朝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弈编》被收入“四库全书”。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有个人身上发痒,就让他的儿子帮忙挠,挠了三次都不是痒处;让他的妻子帮忙挠,挠了五次还不是痒处。那人生气地说:“老婆孩子都是我的人,可怎么比我还难?”于是抬手一挠,就不痒了。为什么呢?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自己知道才去挠,怎么会不中呢!
主旨:启示人们,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只有从自身努力才能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