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图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哪一方面、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顾及用途对象的感受能力;
2、制图区域的大小
除了世界图和半球图外,论区域的大小,首先是七大洲,其次是几个面积大的国家,最后是中等或小的区域;
3、制图区域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投影的等变形线与制图区域的轮廓线的形状基本上一致的投影,就是这一区域最合适的地图投影;
4、地图的出版方式
对于单幅地图,选择投影比较单纯;对于地图集根据主题的不同,对投影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地图投影按变形方式分类
1、等角投影,又称正形投影
指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的夹角与地面上对应的角度相等。在微小的范围内,可以保持图上的图形与实地相似;不能保持其对应的面积成恒定的比例。
图上任意点的各个方向上的局部比例尺都应该相等;不同地点的局部比例尺,是随着经、纬度的变动而改变的。
2、等(面)积投影
地图上任何图形面积经主比例尺放大以后与实地上相应图形面积保持大小不变的一种投影方法。等积投影相反,保持等积就不能同时保持等角。
3、任意投影
任意投影为既不等角也不等积的投影,其中还有一类“等距(离)投影”,在标准经纬线上无长度变形,多用于中小学教学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图投影
地图变形与制图区域大小有关,制图区域越大,则投影选择越复杂。对很小的区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投影方案,其变形都是很小的。以我国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其区域范围的大小对整个地球表面来说是“不大的”,所以为该区设计任何投影方案都是可行的。然而,像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各大洲与大洋地图等,其区域范围很大,投影所产生的变形亦很大,所以需要考虑的投影方案有很多,使投影选择变得复杂。制图区域的大小是根据投影所能达到的最大变形值来确定的。一般规定为:当制图区域的面积不超过500万至600万平方公里时,即在常用投影中长度变形约为0.5%时,称为“不大的”区域;当制图区域面积大于3500万至4000万公里时,即在投影中长度变形达2~3%时,称之为“中等”区域;如果制图区域在投影中的长度变形大于3%时,就为“大区域”。
除了制图区域的大小对投影的选择有影响以外,制图区域的形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某一区域适用的投影方案。选用投影时最好使等变形线与制图区域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方位投影的变形线的形状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圆形,所以它最适合表示具有圆形轮廓的区域;两极及其附近地区采用正轴方位投影、以赤道为中心的地区采用横轴方位投影、中纬地区采用斜轴方位投影。当制图区域沿东西方向延伸且处于中纬地区时,则宜采用正轴圆锥投影,如中国、美国等。当制图区域在赤道附近或处于赤道两侧沿东西方向延伸时,应采用正轴圆柱投影,如印度尼西亚。当制图区域沿南北方向延伸,一般采用横轴圆柱投影和多圆锥投影,如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对于任意方向延伸的地区,可选用斜轴圆柱投影。
在世界地图中常用墨卡托投影(等角正轴投影)来绘制世界航线图、世界交通图、世界时区图,也有用任意圆柱投影绘制时区图。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多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这对于表现我国形状以及与四邻的对比关系较好,但投影的边缘地区变形较大。对东、西半球地图常选用横轴方位投影,南、北半球图选用正轴方位投影,水、陆半球图则选用斜轴方位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