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冶铸黄铜。
“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 这种“黄铜”指的是何种铜合金,有待考证。三国时钟会的《刍荛论》中的一段话:“稗早像稻身,俞石像金子。”所谓俞石,是我国古时对于黄铜的称呼。这一记载,说明至少在公元3世纪我国已具备了炼制黄铜的技术。根据《唐书·食货志》记载,玄宗时候,全国有99座炼铜炉,每座炉子每年铸钱3300串,使用21200斤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