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2025-02-23 07:29: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 意义: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回答2: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

2、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回答3:

  1. 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意识只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一种外在表象。

  2. 运动和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产生时间,变化产生空间,宇宙创生于物质。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时刻破坏着平衡,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成了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多分子体系的转化,推动着物质从多分子体系到原始生命的演化,推动着物质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进化。“万物如此,皆因其本。”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矛盾是其他所有的有意义事物的存在条件,是一切意义的来源,人类活动与它发生着关联,并产生着价值。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不能把这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相混淆。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具体形态的认识会不断改变和深化。而哲学的物质范畴,则是永远不会陈旧和被推翻的,只会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证实和丰富。

回答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不适合个人思想认知。
物质决定意识,是后期别人形而上学演化的结果,马克思只说过: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把社会物质推广到更普遍的物质领域。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之后的形而上学演化,是缺乏充分的逻辑和事实根据的。其物质范畴也应该回归马克思的结论,即社会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