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很多家长却是盲目的。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以后,家长才会对孩子教育一番,而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教育也就放松了,以为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这种随意性的家庭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中,应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讲清随意性的害处。在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三个方面的依据:首先是孩子的实际,家长必须全面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是同龄孩子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向;再次是学校与班级以及社区的教育计划、教育要求。在学习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责任感的培养上。
二、家庭教育中的口头说教
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一“言教”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应大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重视这种渗透性。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传、身教、境教”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言教”应是启发性的说服教育,不是随意的批评、训斥,,有些家长的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谩骂,这肯定会及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身教”,是指家长的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家长只能给孩子留下一种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负面印象,从而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加深的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的。
指导家长走出单纯说教的误区,必须给家长讲清道理,在言教、身教、境教的结合上,教给家长一些具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