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①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
①唐多令:调名源起不详,“唐”或作“糖”。
〔赏析〕
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
回答者:Tanworld - 状元 十四级 10-28 15:45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云非、石民赡、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唐多令》 刘过
[评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着昨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凡登临之作,大都喜用今昔对比手法,以突出昔是今非和伤今吊古之情。本篇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本篇感慨时事,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而并非吊古伤今的泛泛咏叹。特点是杂今昔对出于景物描绘和感情的抒写之中。上片写景,形象鲜明,气氛浓厚。用"能几日,又中秋"二句煞尾,貌似佳日难得,盛时难再之叹,读者首次读之,会以为作者定有尽兴尽欢之想。然而,过片之处,笔锋顿转,怀旧伤今,新愁无限,游兴毫无,终于含恨而罢。
[作者介绍]
(1154-1206)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流浪于江湖间,以词著名。做过辛弃疾的座上客。晚年住在昆山。
今传《龙洲词》。他是地道的辛派,豪放是他的当行本色,冲淡了宋词里面的脂粉、油腻气。
唐多令
作者:刘过
安远楼小集1,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2,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3。故人今在不4。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全部注释】
1.安远楼:又名南楼,在武昌(今湖北武汉市)黄鹤山上。
2.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3.黄鹤矶:即湖北武昌城西长江南岸蛇山的黄鹤矶。一名黄鹄矶。黄鹤楼在其上,面临大江。临江的山崖叫做矶。
4.不:即否。
【赏析】
这首词也是词人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西下漫游途中之作。前人有云:"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蓼园词选》)可见词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此词上半阕以简洁的笔致勾勒出清丽的秋景,烘托气氛,笼罩全篇。"柳下系船犹未稳"三句就季节与时间落笔,又象征国家与个人均已进入中秋时分,晚景无多。
下半阕借景抒情,流露出感慨时事,抒写出今昔之感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旧日江山浑是新愁"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李攀龙云:"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又云:'系舟未稳','旧江山都是新愁',读之使人下泪。"(《草堂诗余隽》)
刘过的爱国词篇,深得稼轩的神髓,多为豪爽奔放、淋漓痛快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温婉含蓄,别具一格。此词一出,"楚中歌者竞唱之。"(《词苑丛谈》引《山房笔丛》语)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临安失陷之后,曾次此词之韵达七首之多,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速度真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