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句,出自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原诗是这样的: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栗,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人间正道是沧桑,许多诗人词人因为国家的不幸,心间承载了太多愁情,他们笔下的诗词,也有了更深沉的韵味。亡国破家身世苦,李清照的词风一改少女的清纯,转向对漂泊的厌倦,对亡国亡夫的思念。《声声慢》、《醉花阴》中赋离愁的词句,才如此引发读者共鸣。同样,纳兰性德经历王朝的更迭,身世的浮沉,他笔下《长相思》、《南歌子·古戍》才如此扣人心弦。李煜,著名的亡国君主,旷世词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里不知身是客等诗句便是赋尽沧桑的心语。“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绝非仅是字面上“国家的不幸是诗词骚人的幸运,诗词中浸满沧桑句子就工整华丽”,更多的是一种辩证的看法,对诗人的同情
应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分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字数相等,意义相对。
是家国不幸诗家幸吧? 下句是赋到沧桑句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