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鼠-蚤-人传播和人-人传播。
1、鼠-蚤-人传播
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
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一、鼠疫临床表现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二、鼠疫预防治疗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扩展资料
被老鼠咬的紧急处置
1、酒精冲洗伤口
被咬伤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消毒处理,一般不处理伤口的情况下,发病率仅2--4%,消毒以后就更低了,所以在被咬伤以在病毒感染你之前用酒精消灭它。
2、去医院注射疫苗
一般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发病之前注射疫苗就是有用的。
3、一周以内随时观察体温
一旦发烧就应该怀疑自己可能是被感染了,那样就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接诊的2名鼠疫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防控措施已落实
该病为多途径传染,按传播方式不同分为:
1、鼠间的鼠疫一般在人间发生流行之前发生。通过鼠蚤吸血传播。
2、人间的鼠疫人被感染的鼠蚤叮咬而传染。也可因宰杀感染后的动物,由破损创口侵入,或因吸入含本菌的气溶胶感染。
鼠疫常见的病型有:
1、败血性鼠疫:继发于腺鼠疫之后,这时机体抵抗力极度损害,细菌侵入血流,发生败血症,病死率极高。
2、肺鼠疫或继发性鼠疫:由吸入空气中鼠疫杆菌直接引起,传染性极强,在寒冷季节里很容易造成扩大流行,此型病症最危险。
扩展资料
鼠疫临床表现:
1、轻型鼠疫
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期或末期、以及曾预防接种者。
2、腺鼠疫
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