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前后持续了八年之久,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对外持续战争,导致唐朝边境驻以重兵,设置了很多的兵镇,这些的兵镇的最高军事长官我们称之为节度使。后期节度使领若干州,行政,军事,司法于一身,导致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唐王朝军力分布外重内轻,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安禄山占据了北方三镇,军队达二十余万之多,国家内部政治腐败,奸臣当权,唐玄宗沉迷于酒色犬马之中,下层民不聊生,兵备荒废。
公元755年,安禄山看准时机趁机发难,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东都洛阳,一路上势不可挡,在潼关一役唐军主力全军覆没,导致唐玄宗南逃四川,而太子李亨听从民众和属下的建议逃往灵武,最终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借助地方和回纥的力量最终收复了长安,而后叛军内部发生动乱,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最终史思明在权衡局势下,假意投降,在休养生息后接着叛乱,后死在他儿子史朝义的手上,唐朝最后收复了洛阳,史朝义自杀,标志着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战争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虽然安禄山造反一年后死了,但是他的继任者继续发动着叛乱,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大肆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经过了这场战争,唐朝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势力逐渐壮大,唐王朝最终跌入了历史的深渊。
虽然叛军节节胜利,但是内部却病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安禄山死了。作为造反的首领安禄山死了。 安禄山死了以后安史之乱还进行了八年,有种说法是因为唐朝对于节度使的不信任。就是因为这些人之间的相互攻杀的原因了。
这个和“安史之乱”的产生有关系。当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密谋的安史之乱,后来安禄山一年内疚死了,但是还有二把手史思明和其他党羽,唐朝本身这个时候已经衰弱,所以消灭最后的也花了八年时间。
安史之乱其实不止仅仅只有安禄山一个人的反派还有唐肃宗,史思明等四人的反叛,之后就是一场长达八年的拉锯战,直到唐军将其杀死才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一人之死就不代表这个集团就没有了,安史之乱其实不止仅仅只有安禄山一个人的反派,还有其他人反叛,只不过是以安禄山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