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对照的平面镜,为什么所呈的像会是“无数多”个?

2025-02-25 13:01: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平面镜能成像的个数也远远比所谓的“最小面积的限制”所能成的个数少,原因是衍射作用

每经一个平面镜反射一次,因为镜面对波前的限制,光波就会发生衍射,像就会模糊,这个糊的尺度正比于光波长,反比于平面镜线度。因为平面镜的尺度远远大于光的波长,所以我们平时根本察觉不到。

但是在多重反射之下,这种作用是会叠加的,像清晰度的衰减速度是要远大于在达到“最小面积”的速度的



因为两平面镜可以反射对方的像,打个比方,如果站在两块镜子之间那么你会看到N个你的样子,直到无穷远处.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光的损耗,而是人的视界有多远.

很早达芬奇就发现透视法,即人对物体的观察会觉得使物体上的平行线消失在远处的某一个点上,在绘画上运用这一原理,能使得画面更有立体感.

镜子中的像对人来说就是一幅画,应为有完全和人视觉符合的透视效果和完全与现实符合的画面,所以看上去像真的一样.

那么镜子中的像也按照透视法原理,平行光在人的观察种会觉得消失在远处的某一个点上.在这个点以后,人就不能感觉到像的存在了.所以理论上N(像的个数)=L(视界距离)/S(镜子的距离).一般人的视界距离为1500-2000米.那么一共会产生1500-2000个像(如果光够强的话).

回答2:

这是因为对照的时候会有多次反射的原因

回答3:

这个就是一种幻觉吧,我觉得是眼睛看不清的缘故

回答4:

因为光的特殊折射会让人产生空间变大的错觉。

回答5:

那是因为平面镜有折射反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