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达到一定年龄和一定体重后不发情、发情征状不明显或安静发情等,统称为后备母猪乏情。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外来品种及其杂交的后备母猪5~6月龄就进入初情期,如果超过了7月龄或体重达到120千克后,还没有出现过发情征状,就可视为乏情。后备母猪乏情致使饲养的后备母猪无法配种,会增加饲养成本,造成养猪场尤其是种猪场的经济损失,需要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
1.后备母猪乏情的原因
(1)先天性繁殖障碍 后备母猪生殖器官先天发育不良,功能缺损,无性腺或性腺分泌异常,造成不发情。
(2)品种因素 外来品种及其杂交后备母猪发情征状和本地品种相比有所不同,一是发情时间短,二是发情的反应弱。需要认真观察和鉴定。另外,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外来品种及其杂交种不发情和安静发情的比例也要大于本地品种。
(3)疾病原因 患有生殖道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可以导致后备母猪异常发情或不发情;患有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及乙型脑炎等病毒性疾病,可导致母猪推迟发情、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后备母猪,由于长期生长发育不良,也会影响正常发情。
(4)管理方式 管理粗放、饲养环境不好、卫生状况差、圈舍防寒防暑差、光线过强或过弱、饲养密度过大、运动过少、体质差等都对后备母猪正常发情有影响。
(5)饲料问题 饲喂的饲料营养价值不全面,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的饲料,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饲喂过多或过少,母猪体况过肥或过瘦,以及饲喂霉变的饲料,都会造成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直接影响到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
2.后备母猪乏情的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精细,要提供好的饲养环境,经常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减少随意性,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要供给足量清洁饮水,随时注意后备母猪的体形,不能过肥或过瘦。光线、通风要适当,饲养密度要适中,同圈的个体不能相差过大,一个圈舍饲养的数量一般以5头左右为宜。
(2)选好饲料 饲喂后备母猪的饲料要力求营养价值全面。最好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过关的后备母猪全价料,如自行配制饲料,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和比例。不能长期饲喂育肥猪料,更不能饲喂过期、发霉、变质的饲料。
(3)搞好疫病防控 一要定期搞好圈舍环境的消毒;二要搞好蓝耳病、细小病毒病等对母猪繁殖功能有极大损害的病毒性疾病的疫苗预防注射;三要搞好生殖器官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四要对患有其他慢性病和寄生虫病的后备母猪及时进行治疗。
3.后备母猪乏情的处理措施
在做好后备母猪乏情的各项预防工作后,外来品种及其杂交母猪到了200日龄或体重达到110千克时,若仍未出现过一次发情,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诱导发情、应激调控、药物治疗、激素处理、淘汰等。各养殖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猪场实际情况的单项或多项方法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按秩序、分步骤进行处理为最好。
(1)诱导发情 诱导发情指利用公猪及其分泌物、交配体态,以及对生殖器官进行刺激,诱使垂体性腺分泌,从而促使后备母猪发情。
(2)公猪刺激 用成熟公猪的尿液、精液和分泌物涂抹后备母猪可诱使其发情。最好每天把后备母猪赶到性欲旺盛的公猪圈内呆上20分钟左右,让公猪追逐和爬跨,用性刺激来诱使后备母猪发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用多头公猪轮换刺激效果更佳。
(3)发情母猪刺激 把后备母猪和正在发情的母猪关在一起,让发情母猪不断对后备母猪进行爬跨和刺激。
(4)按摩刺激 用温水和毛巾每天在后备母猪乳房、尾根和外阴部擦拭和按摩30分钟左右。
(5)死精输配 用灭活、干净的公猪精液输配后备母猪,一般一次即可。
(6)应激调控 应激调控主要是打乱后备母猪正常的生活秩序,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诱使性腺分泌性激素,以达到正常发情的目的。①饥饿疗法:每天喂料量为平时的30%~50%,供给足量清洁饮水,连续5天后自由采食。②强制运动:每天把后备母猪赶出栏,强制驱赶运动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猪受伤,以及太过惊吓和使猪疲惫。③并栏:把体格相近的后备母猪并在一个圈舍内,让其撕咬和打斗。但要注意不能太过,防止猪受伤。
4.药物治疗
(1)添加维生素E 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维生素E300克/吨,连续使用10~15天。
(2)服用红糖水 红糖500克、清水1000毫升煎熬,每天2次,连服3~5天。
(3)服用益母草剂 益母草100克煎水,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4)激素处理 对后备母猪肌注1000万国际单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每天1次,连用2天;或注射1000万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天1次,连用2天。两种方法可以同时加注氯前列烯醇2毫升,效果更佳。注射后母猪一般在3~5天就有发情表现。
5.淘汰
对于经过多种方法处理仍无发情表现,且已超过270日龄的后备猪,应怀疑为先天性繁殖障碍,要及时淘汰或转为育肥猪,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