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开裂原因?

2025-04-04 15:46: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铸钢件开裂一般由以下原因引起:
  1.铸件的壁厚不均匀,薄壁和厚壁的相接处以及转折处的成型收缩受阻。 
  2.模具温度和浇注温度较低,产生填充不良,造成金属基体未完全熔合,凝固后强度不够,容 易有开裂的现象,特别是远离内浇口的部位更容易出现。
  3.铸件的留模时间过长,使压铸件晶粒粗大。  
  4.浇铸合金杂质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可塑性,特别是铁的含量过高或硅的含量过低。  
  5.推杆配置不当或顶出力不均匀,使压铸件各部不能同时脱模,在脱模过程中,会造成脱模倾斜,使压铸件开裂。
  6.成型零件强度不够,特别是细长的型芯,在填充时,产生扭曲变形,妨碍铸件的顺利脱模。
  7.成型零件表面沿脱模方向有侧向凹坑,或因成型零件的脱模斜度太小,表面的研磨不充分,引起脱模阻力增大,压铸件在较大的脱模阻力下被撕裂。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回答2:

1)液固态时收缩应力大于晶间强度(热烈);2)应(拉)力大于材料屈服强度,受拉力部位变形量超过弹性应变量。

回答3:

在什么 状态下 出现 裂纹?

回答4:

裂纹分析
1. 焊接过程中及焊后, 在焊接接头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纹, 如热裂纹、再热裂纹和冷裂缝等。
2. 堆焊金属合金元素进行沉淀硬化, 结果形成晶内和晶间碳化物、硼化物或碳硼化合物。由于碳化物、硼化物的晶内、晶间沉淀, 产生材料的基体组织和晶界浓度上的不均匀, 造成晶界、晶内的部分脆化‘ 在相变应力等多因素作用下, 低合金堆焊金属常出现晶界裂纹
3. 氢在焊接头中的溶解易于产生气孔, 使接头脆性增大, 产生所谓的氢脆性。氢如果在晶界上偏聚, 也会减弱晶界的结合力, 造成晶界脆化, 在应力作用下形成冷裂纹。
4. 总体说,焊接金属有可能发生液化裂纹, 这主要是低熔点物质(Fe+FeS)碳因为稀土作用形成的石墨等在晶界形成所造成的。稀土有强脱氧能力。脱氧后保护了合金元素的过渡, 剩余稀土过渡到焊缝中, 细化了晶粒和使碳化物、硼化物球化。在堆焊金属中按一定的比例加入W、Mo、Nb、V、Ti等多种元素后能有效地改善晶间偏析。还可以细化晶粒, 提高堆焊金属的抗裂性能。延时裂纹的产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可利用马氏体相变时体积膨胀, 提高温度, 能有效地减少堆焊金属在冷收时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