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别称邳国、下邳国,下邳郡,邳州,邳县。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后置下邳国;后下邳国废,置下邳郡;汉末下邳郡为徐州刺史部;曹魏时徐州刺史部迁治彭城郡;西晋时复置下邳国;此后徐州刺史部皆为下邳郡,北周时下邳郡改为邳州。清朝年间,郯城地震,邳州州治从下邳城迁往邳城镇(今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民国元年全国废州置县,邳州废为邳县,50年代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邳城镇迁往运河镇(今江苏省邳州市运河街道)、古邳镇划为睢宁县所辖;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下邳古城遗址位于今古邳镇境内。今徐州市境内是秦汉三国时期(彭城郡、下邳郡、沛郡)郡治,其中下邳郡和彭城郡都是轮回当古徐州刺史部/州牧/治所。
下邳是古代的叫法,这个概念有两个含义,一个地域,一个是指城。下邳县,后称邳州,民国由邳州改称邳县,现在又改称邳州。下邳城为其治所,为州时它就叫邳州,从金到清末,一直都叫邳州,康熙七年水毁(1668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迁址于艾山之阳新建城池,四年建成,即今邳城,原址称为旧州,解放后又迁至运河。传承有序。
解放后原下邳城址处,即旧州从邳州划归睢宁,称古邳。
详情可以查阅清代的《邳州志》:
康熙七年六月,河水大上,城陷。居民罕有免者,免者独一二百家,并栖止岸阜,余则巨浸矣,终亡之于水也。
……
康熙二十八年,改卜吉于艾山之阳而迁州焉。越四年告成。
下邳是邳州和睢宁县中间的部位,两个县都占一点,所以所以下邳不是邳州也不是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