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也是病
人们总担心自己血压高,其实低血压也是病。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70mmHg,称为低血压。
低血压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低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像高血压那么突然和急骤。事实上,低血压同高血压一样可以造成脑梗塞、痴呆等疾病,只是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罢了。
青年人的低血压往往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好发于青年女性,身体瘦弱者,特别在月经来潮期,血压多在80/50mmHg上下。老年人可因体弱或神经血管调节功能退化导致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对低血压征。
定义及分类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低血压多为继发性,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风、腹泻、大出血等;剧烈疼痛或过度失水也可引起低血压甚至昏厥或休克,病情复杂急剧,需送医院诊治。
慢性低血压则是我们要谈的低血压征。据统计慢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老年人群中高达10%。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1.体质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这类患者的血管舒缩的调节功能差,多缺乏体育锻炼。
2.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突然血压下降,不如视为血压调节不良。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肌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临床表现
低血压病人病情轻微时,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以及情绪自控能力差,反应迟钝或精神不振奋。严重时表现为站立性眩晕、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
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低,脑和各脏器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血液循环缓解,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性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生活质量。据国外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治疗
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类食品,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近年来推出α受体激动剂,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淤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其他药物还有:麻黄素,双氢麦角氨,氟氢可的松等,中药金匮肾气、六味地黄等有治疗作用,甘草是被肯定的治疗低血压单味草药。人们出现低血压症状时最好去医院神经科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