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时局危险就心神怆然,当前的路程现状往往是由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必须知道的是沧海山岳终将归属于英明的君主,可是中途的乾坤政权却未必总是能陷落。
道德哪有什么时候曾离开过这个世界呢?车船哪有什么地方不能通往交通枢纽呢。
但凭方寸之心没有诸般的恶念,就算在豺狼虎豹环伺的丛林里也能安身立命,有所作为!
原文:唐·冯道《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创作背景: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
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庄宗灭梁后,擢升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来,冯道因父丧离职,返回景城守孝。当时年成不好,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受。这时契丹强盛,素闻冯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边将有备,冯道才得以幸免。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不要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哭天跄地,现在的“果”是早早种下的“因”的必然结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飓风起于萍末之间,不要执着于是非成败的“果”,要着眼于形成是非成败的“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不必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怨天尤人,苍天有眼,天道分明,或是或非就是或是或非了,或成或败就是或成或败了。别怪老天爷不公平,要躬身自省,多修正自己的不是才是。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人世间总是遵循“道”、“德”定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里的青山依旧、几度夕阳就是道德定律、就是自然法则。换个思路,修正自己,通往成功之路何止一条。只要肯修正自己,往哪里走都会是一片通途。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天下柔弱莫过于水,众人攻坚,水默然绕行;众人向上,水默然低流。可是,又有谁能阻止得了长江的滚滚东流。有了“如水”的心性,即使身处险恶之中,又有何难何惧呢。这看着平淡无奇的两句话,是何等气魄、何等的胆量、何等的胸襟。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不要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哭天跄地,现在的“果”是早早种下的“因”的必然结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飓风起于萍末之间,不要执着于是非成败的“果”,要着眼于形成是非成败的“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不必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怨天尤人,苍天有眼,天道分明,或是或非就是或是或非了,或成或败就是或成或败了。别怪老天爷不公平,要躬身自省,多修正自己的不是才是。“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人世间总是遵循“道”、“德”定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里的青山依旧、几度夕阳就是道德定律、就是自然法则。换个思路,修正自己,通往成功之路何止一条。只要肯修正自己,往哪里走都会是一片通途。“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天下柔弱莫过于水,众人攻坚,水默然绕行;众人向上,水默然低流。可是,又有谁能阻止得了长江的滚滚东流。有了“如水”的心性,即使身处险恶之中,又有何难何惧呢。这看着平淡无奇的两句话,是何等气魄、何等的胆量、何等的胸襟。
前程往往有期因。未来的境遇往往会有变化的值得期待的希望。所以不要为了眼前的困境而伤神。世事都在变化,未来一定会天下太平。老天未必总是让好人受罪。修身处世的准则从来没有离去。条条大路通罗马,乱世要懂的变通。只要身正心静不做恶事,多行善就算天下大乱也能安身立命,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