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胆结石该怎么治疗

胆结石该怎么治疗最好a
2025-02-23 19:07: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疾病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可以随诊和观察,但对于合并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门诊就诊:

  1、 充满型胆囊结石

  2、瓷性胆囊

  3、 合并糖尿病
  4、胆囊结石大于2.5cm

  5、萎缩胆囊

  6、有胆道疾病家族史

  7、合并胆囊息肉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回答2: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回答3:

胆结石和个人的体质有关,往往肥胖、吃的太油、饮食不正常(饮食中的油脂、胆固醇过多),容易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上升,造成胆汁过於黏稠无法保持液体状,渐渐结成颗粒状的结晶,於是容易引起胆结石。
根据统计,以下的情形比较容易造成胆结石:
1.
家庭遗传:家族中有人曾经罹患过胆结石,有这样的家族病史。
2.
年龄:年龄越大,罹患胆结石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3.
肥胖:肥胖的人,胆汁中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较高,所以容易罹患结石。
4.
中年妇女:成年期以后的女性,一般比同年龄层的男性有较高的比例罹患胆结石。
5.
多次怀孕的妇女:怀孕会让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另外怀孕时腹部压力增加,影响了胆囊,胆囊变大而且排空不完全,胆汁因此停留在胆囊内,这样增加了结石的发生。当然怀孕次数多的妇女发生的机会就再增加了。
6.
药物: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及停经后使用女性贺尔蒙制剂(动情激素),让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加,也较容易发生胆固醇结石。
7.
饮食型态:卡路里较高、较油腻,及较甜的食物,都容易产生胆固醇结石。
8.
糖尿病:糖尿病病人,胆汁中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加上胆囊的收缩能力不好,胆汁容易停留在胆囊内,所以增加了胆结石的发生。
9.
小肠疾病及胰脏疾病等引起:这样的疾病可能造成胆盐的消化吸收不良(胆盐是利用肝脏内的胆固醇制造的,通常到小肠时会再被回收、利用),所以胆固醇结石容易形成。

回答4:

胆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胆结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可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有时仅有轻微上腹闷胀、隐痛、不适、嗳气等,进食油腻后症状更明显,易被当作“肝炎”、“胃炎”。
较大的胆囊结石,特别是代谢性胆囊结石,胆结石患者腹部会感到撕裂或烧热的疼痛,尤其是右上腹部会突然疼痛,夜晚会有阵痛的现象,多次甚至连续性疼痛,且越来越强烈。
胆结石、胆囊炎所引致疼痛范围包括:右肩,右腋及背部,若严重可引起急性胰脏炎,其症状有发抖、发热、并出现呕吐、恶心、黄疸等现象,而黄疸是因为胆汁的运作受阻而引起,与胆汁流动有关系的器官是胆囊和胆管,因此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都会引起胆汗流动阻塞,引致黄胆症状,患者皮肤就会发黄,尿液如茶色。
温馨提示:胆结石症状要早发现,及早防范早治疗。胆结石久拖不治,可引发胆囊炎,胆囊穿孔,乃至胆囊癌,对患者危害极大。

回答5:

得结石和日常饮食有关系的。药理似乎不能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