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也是如此。
任何特定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例如,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对近代、现代民族精神的继承。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
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
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国人民在可歌可泣的抗击地震过程中凝成的“抗震救灾”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然而现实中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其中任意一点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家不要光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真正重要的是把这种概念应用到我们生活当中去。只有这样民族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强盛,人类精神才会生生不息!
形式上敬天地万物祖先神祇,思想上崇尚往圣先贤之圣人之学。
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