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2025-02-24 17:12: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1)A组所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它的可操作性最强,但育种周期最长,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F2矮秆抗病植株(1ttRR、2ttRr)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
3

(2)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Ⅱ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C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使得有利变异往往不多,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4)矮秆抗病II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的二倍体.
(5)探究出现矮杆小麦的原因可用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故答案为:
(1)自交   
2
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幼苗)
(5)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