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时期(1923-1929)
仁人志士具卓识 草创平川教泽长
简介:一九二三年春,全县四十七乡联乡自治研究会发起募捐创办,王有芬、张文熙、吴大鹏、谢式初、刘嗜慵为劝募员。各乡设分劝募员。同年秋招生两班,校设潋江书院。开设迄一九二九年停办,初中毕业四届192人。 复办时期(1936-1949)
复办复兴鸿基奠 校风校纪遐迩物
一九三六年复办,呈准省教育厅立案,同年秋招生。一九四五年增办高中。从此成为一所完中。
办学宗旨:读书、做人,转移风气。
治学管教:王有芬校长办学强调要“严”。平川时以校风好,校纪严著称。
评价: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时煃,周邦道,省督学欧阳魁等先后来校视察。在视察报告中盛誉平川:管教优良…… 发展时期(1950—1976)
物换星移催桃李 清泉甘霖育栋梁
1950年2月以前仍名“平川中学”
1950年2月,该校与正史中学,崇孝农职、光华商职、兴国中师合并,名兴国县联合中学,初设背街济美堂,孝睦堂,同年5月于洪门该校今址。
1951年2月改名“兴国县立中学”。
1953年改名:“江西省兴国中学”
1953年秋:将初中9个班迁过社门前新校,一校两址,社门前新校为分部该校今址为本部。
1955年全部高中班及部分初中班迁社门前,仍一校两址,但改社门前新校为本部,该校今址为分部。
1956年本部、分部独立设校,该校名“兴国初中”
1958年增办高中,更名为“兴国二中”。
1968年一、二中合并,校设本部今址,实行开门办学,厂校挂钩,改校名为“兴国县农机厂五·七中学”。1971年复名“兴国中学”。
1973年因复办“兴国一中”该校复改名为“兴国二中”。 改革创新时期(1977-2002)
革故鼎新腾飞日 人才辈出谱新章
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平川中学勃勃生机,办学规模日大,校园校貌一新,教学改革迈开大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校誉日隆,人才辈出。1977年至2002年二十四年间平川共为大专以上高校输送新生6000余人,被兴国人民盛誉为“读书的好地方,”“大学生的摇篮”。一九八五年,该校恢复初名“兴国平川中学”,全国政协副主任肖华出写了校名。
1987年2月被定为省地重点中学。
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控烟学校、中国特色学校、新教材实验全国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德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教科所科研基地、省卫生庭院等荣誉称号。
(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红色教育校园传播基地”项目第一批入选的50所学校名单。其中,我(赣州)市10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为赣州中学、赣州三中、赣州一中、兴国平川中学、于都二中、南康中学、信丰中学、大余中学、赣县中学、瑞金二中。
据悉,为推动我省红色文化进校园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省教育厅在我省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试行实施“红色教育校园传播基地”项目。该项目是一个以在校园内树立全彩LED视屏(约10平方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性项目,对促进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将向首期50所项目学校免费配备LED视屏,并提供数字网络资源开发等后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