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木伦河的干流概况

2025-04-15 14:24: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西拉沐沦的走势,大致由西向东,一路流经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旗县,最后在翁牛特旗东部大兴乡附近注入西辽河,全长387公里(以潢源为正源)。
西拉木伦河,系蒙古语,因河水混浊色黄而得名。秦汉称饶乐水,三国、西晋称作乐水,南北朝称弱落水,隋、唐称弱水、满水,辽称满河(契丹语称枭罗箇没里),元称失列门林。至清代汉字书写上有:锡刺木伦、失烈母林、什拉磨楞、什刺木兰、西拉木伦等,都是黄江之意。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克旗西南部,有两源:其一,是源出乌苏图杜尔宾山西麓的萨岭河(萨仁河、萨里克河);其二,是浑善达克沙地源水头。两源在克什克腾旗的浩来呼热乡汇合后,始称西拉木伦河。干流流经龙口、醋铺、金桥、巴林桥、胡日哈、海日苏、台河口至翁旗大兴乡海力吐东敖包出境到开鲁县与老哈河汇流成西辽河千流。整个流域上游宽阔,下游狭窄,为羽状水系。河流全长397公里(以萨岭河始计),赤峰市境内355公里。总落差1515米,河道平均比降2.4‰。总流域面积32629.13平方公里,赤峰市境内32539.13平方公里。


西拉木伦河,最后经阿鲁科尔沁旗进入通辽市,在开鲁县台河口入境。在台河口,西拉木伦河分为两支:一支,由部分水流纳入新开河,自西向东穿过西辽河平原北部,汇入西辽河干流。新开河河道全长376公里,流域面积0.79万平方公里。 另一支,西拉木伦河入通辽市境27公里后,老哈河入通辽市境55公里,两河在开鲁县苏家堡西辽河水利工程枢纽上游4.4公里处相汇,汇合后的河段与东辽河对称为西辽河,是辽河主流。

以地貌与延流特征划全河为三段:
源头至白岔河口为上游段,河长174公里(河源以萨岭河计),流域面积1512平方公里。河流穿行山谷之间,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坡度较大,平均比降4.4‰,河宽30-50米,水面一般宽20米左右,水深约1米,植被良好,河床稳定。河水水源主要来自泉水及地下水,水流清澈。
从白岔河口至海日苏为中游段,河长120公里,平均比降1.9‰,河宽100-500米,巴林桥以下最宽处达1000米,水深0.5-1.0米,流水分散,主流摇摆不定,多处出现河心沙洲。本段除木希嘎河、巴尔汰河、查干木伦河河源有部分天然次生林外,农业比重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本河流泥沙和洪水的主要来源段。
海日苏至西辽河干流为下游段,河长103公里,河道比较平缓,平均比降1.6‰,河面宽,水浅,无支流汇入。西拉木伦河巴林桥以下,干流两岸经科尔沁沙地。 新开河,原称新辽河、北老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西拉木伦(河)发生大水,在扎鲁特右翼旗(今开鲁县苏家堡村南)横决分支东北流,到炬兴村后汇入台布根郭勒,后转东流、东南流,于科左中旗小瓦房村入西辽河,与西辽河形成弓弦状。1940年伪满为供下游稻田用水,将新开河口堵死,1945年7月日本侵略者为阻止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下令把新开河口扒开,导致河水漫流成灾。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辽北省派人进行苏家堡复堤堵口,至此苏家堡至炬兴村新开河段成为干河。1950年8月台河口分流工程竣工,将西拉木伦(河)水流导入台布根河,195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新开河,全长383.6公里,平均比降1/1460,流域面积6943平方公里。
新开河属于一条重要的人工渠型河流,上、中、下游差异较大。台河口至他拉干枢纽段,左岸多沙丘,右岸为土质肥沃的农业区。河床宽浅,主流左右摆动,为沙质河床,台河口站年均径流量5.6亿立方米,年平均水中含沙量每立方米达18.9公斤。他拉干枢纽纽至科左中旗三合堂枢纽段,右岸为土质肥沃的农业区,左岸为沙丘、草地和零星农田,河道由宽浅逐渐收缩成100米左右,岸边丛生灌柳,河床中淤塞程度变小。三河堂枢纽至小瓦房段多流平原区,河道深窄弯曲,河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