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
第一,他是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皇帝。
第二,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
溥仪生于1906年,1909年即皇帝位,即位时只有三岁,顺治帝即位时16岁,康熙爷8岁即位,雍正44岁登基,乾隆22岁登基,嘉庆45岁登基,道光38岁登基,咸丰19岁登基,同治15岁登基,光绪4岁登基,三岁无疑是即位年龄最小,也是退位年龄最小的皇帝,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省份纷纷独立,次年中华民国成立。
第三,唯一没有庙号和谥号的皇帝。
从满清入主中原开始算起,从顺治到宣统共传10帝,国祚276年,康熙的谥号为仁皇帝,雍正为宪皇帝,乾隆为纯皇帝,全称起码有二十几个字,庙号指的就是什么什么宗了,开国皇帝都为太祖。一般皇帝死后进行拟定。
第四,即位次数最多的皇帝。
从光绪过度到宣统,都由慈禧太后所选定,算得上是根红苗正了,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进北京,扶持溥仪登基,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仅仅12天就在就灰溜溜的下台,第三次是在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东北而扶持下的伪满洲国政权,溥仪又一次即位,年号康德,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再一次退位,从皇帝沦为战犯。
第五,唯一没有陵寝的皇帝中国古代皇帝。
都十分重视对自己陵墓的修建,清朝所有的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寝,溥仪1967年去世,那作为新时代共和国的好公民就跟普通公民一样身份平等了,自然也就人常人一样弄个小坟包把自己安葬了。
第六,唯一一个被妃子离过婚的皇帝。
溥仪成年之时,选定婉蓉个纹绣分别为皇后和淑妃。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特色的皇帝之一,从皇帝到平民到战犯再到共和国公民,集数重身份于一身,在他的身上我们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时代转变的缩影。
第一,他是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
皇帝在中国那绝对是盛产(有的时候还一年两三熟),有秦一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共产生了400多个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就不算进去了),在位三年,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1912年退位。退位时只有六岁。
第二,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
溥仪生于1906年,1909年即皇帝位,即位时只有三岁,顺治帝即位时16岁,康熙爷8岁即位,雍正44岁登基,乾隆22岁登基,嘉庆45岁登基,道光38岁登基,咸丰19岁登基,同治15岁登基,光绪4岁登基,三岁无疑是即位年龄最小,也是退位年龄最小的皇帝,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省份纷纷独立,次年中华民国成立。
第三,唯一没有庙号和谥号的皇帝
从满清入主中原开始算起,从顺治到宣统共传10帝,国祚276年,康熙的谥号为仁皇帝,雍正为宪皇帝,乾隆为纯皇帝,全称起码有二十几个字,庙号指的就是什么什么宗了,开国皇帝都为太祖。一般皇帝死后进行拟定。
第四,即位次数最多的皇帝
从光绪过度到宣统,都由慈禧太后所选定,算得上是根红苗正了,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进北京,扶持溥仪登基,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仅仅12天就在就灰溜溜的下台,第三次是在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东北而扶持下的伪满洲国政权,溥仪又一次即位,年号康德,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再一次退位,从皇帝沦为战犯。
第五,唯一没有陵寝的皇帝
中国古代皇帝都十分重视对自己陵墓的修建,清朝所有的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寝,溥仪1967年去世,那作为新时代共和国的好公民就跟普通公民一样身份平等了,自然也就人常人一样弄个小坟包把自己安葬了。
第六,唯一一个被妃子离过婚的皇帝
溥仪成年之时,选定婉蓉个纹绣分别为皇后和淑妃。1931年8月26日,身在静园中的溥仪内心却一点也不平静。在他的桌上,放着一份《国强报》,报纸头版头条,登载的正是文绣向法院提出离婚的消息,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这真是数千年来皇帝老爷公馆破题第一遭的妃子起革命。”因此一下又出来一个新名词,叫妃子革命。这也正是这位末代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家丑外扬于天下。
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
清朝,是中国终究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树立以后,到1911年消亡,全部清王朝继续了200多年的时刻,在这时期,既呈现了中国终究一个封建王朝盛世——康乾盛世,一起也经历了近代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前史,1911年10月10日迸发的武昌起义,为清王朝的控制敲响了丧钟!
清朝消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不过,依据其时民国制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清朝皇室成员照旧能够居住在紫禁城之中,一起他们具有的私产也受到了保护,就这样,溥仪在紫禁城里边做起了自个的关门皇帝。其时,清朝遗老遗少具有银两、珠宝、行宫、庄园等财物,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归于国家的许多文物没有被极好的办理起来,而这也给溥仪将文物送出宫外供给了许多便当。本来,每一次溥仪的弟弟溥杰进宫后,在脱离的时分都会依照哥哥的意思,从宫中带出许多文物,这些归于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居然一时刻成了溥仪等衰败皇族的私产,令人遗憾。
1917年,张勋协助溥仪复辟,不过很快就宣告了失利,经历过这场冲击的溥仪,内心焦虑难安,而且开端将文物偷运出宫。据了解,在这些文物中,包含历代书画手卷一千多件,册页、挂轴两百多种,宋元版宝贵图书两百余本。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他靠着变卖文物养活着一大批人,不过,关于一些奇珍异宝,溥仪一直没有变卖,而是私藏在自个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手提箱之中。
在溥仪成为伪满政权的皇帝后,这些瑰宝也随之到了伪满的皇宫。日本投降后,溥仪搜集了一些瑰宝,将它们带在了自个的身边。据传,许多没有带走的瑰宝,有的被兵痞哄抢损坏,有的毁于烽火,令人痛心。
后来,溥仪被苏联俘虏,并在1950年被引渡回国,经过思维改造,以及皇族成员的自动告知,溥仪终究向国家上缴了他私藏的终究一批文物,总计有各类瑰宝文物四百多件,不过,那些毁于战乱的文物,的确令人遗憾、惋惜。
我国封建皇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随着清皇朝的灭亡,被赶出宫,迁居到天津张园。虽为废帝,仍过着奢侈的生活。
有一天,溥仪心血来潮,扮作落魄文人,到天津一个商铺云集的地方“卖字”。
他挨户给店主写对联,索取酬金。虽然他的字写得不错,但店主都不认识他,又见他衣衫褴褛,或者只以三五个铜板打发他走,或者等他一走开,便将对联撕了投入纸篓。
那天,溥仪写了七十余副对联,却所得无几。
第二天,溥仪派人回收字幅,如果对联完整的,就以百枚银元赎回。七十余副对联中,完好的只有四副,结果用了四百元赎回。
众店主都觉得奇怪,见对联落款为“青巾”,于是问“青巾”的墨迹为什么这么值钱。有人将实情说了出来,原来“青巾”是“清帝”的省笔。
众店主恍然大悟,回家将撕碎的对联精补细缀,视为珍品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