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荀子等等,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也是整个思想界的标杆,影响着我们后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百家争鸣,不过寥寥数人矣,但是就是他们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无论是把自己卖给统治者的儒家,无论是在野的墨家,无论是再庙堂之上的道家,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文明,而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连绵不绝,也是因为在最艰难,最困苦,最迷茫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到这些思想家。
大禹大家都知道是治水,大禹治水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疾苦,花费了13年的心血,三过家门不入,不计个人利益,为天下苍生,这不是很像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吗?墨家注重实用性,对繁杂的礼乐以及虚伪的道德观念一点都没有兴趣,
墨家讲“兼爱”,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派,因为墨家是有组织的。
哎呀,可能很多人要拍砖了,但是这不是我说的呀,孟子说的,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怪我咯~墨家弟子丰盈天下,且在各国为官。
一旦有了组织就不一样了,所以墨家可以成为行动派,比如著名的非攻案例,止楚攻宋,成功干掉公输班,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这不是玩嘴炮,这是实力,墨家是诸子中实力很强的一派,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其对光学,力学,机械的研究上,墨家是有生产能力的,可以制造守城器械,还掌握着完备的守城战略战术。
墨家可以打你,但是墨家不打,因为墨家兼爱,据财以分人,强不劫弱,富不辱贫,主张大国不攻伐小国,大家不攻伐小家,这不是和我国宣传的永不称霸策略如出一辙吗?
墨家还是后世侠义精神的起源,平等互助,互利共赢,保护弱小,这是墨家一直提倡而且在做的事情,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墨家的制度是这样的:按劳分配,各司其职,重视生产,重视科技的发展,强本节用,积累社会财富,消除两极分化,消除贫穷,实现平等,民主。对外与各国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军事实力强大,并且承诺永不称霸,永不作恶,这样的社会,不就和今天越来越像吗?
我认为是道家。在道家文化中,我们可以将其精髓概括为尊重生命,关爱自然与和谐共处,古往今来,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有人类共同的愿望与期待,同样这也是人们的本性所致。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就对这一理念开始了研究和论述,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方面,和谐平衡的思想得到了完美的展示。首先,它弘扬了济世利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人组成的庞大团体,社会进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人也只有在这种发展进步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都应该负担起建设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然而,韩非学说过于“尊君”,对于百姓与臣子设置了过多的不信任。如,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对待臣子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这些观点成了后世封建王朝不稳定的一个学说基础。
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发挥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还有各种关于教育方法放在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对于现在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不过对于之前的文化,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并不能说哪家学说对封建地主最有用.因为封建地主阶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更替.只能说法家的思想更为有用一些.因为在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任何国家的地主阶层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保持稳定,统一六国从而扩大自己阶层的利益.而法家学说正是要求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且法家讲究依法治国,也就是上层社会制定管理下层社会的制度原则,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阶层作为上层社会可以利用法律管理下层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