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上的字是刘伯承提的。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
该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
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
解放碑的建筑特点: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的内部为圆形,置有悬臂旋梯140步,直升至顶部瞭望台。沿旋梯设抗战胜利走廊。
瞭望台直径4.5米,可容20人登临游览,台顶设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等测候仪器,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碑顶还有8根水银太阳灯环绕。
人民解放纪念碑东、西两面踏花岗石铺地的8级台阶,供游客上碑座瞻仰、游览。碑座周围装有喷漆铁栏杆,台上为节日检阅和文艺演出活动场地。
刘伯承。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碑名下端落款为“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日,刘伯承敬题”。
解放碑:
解放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期间,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决心,对大后方实施了无差别轰炸。在多年的轰炸之下,重庆人民越战越强,此时,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之精神的“精神堡垒”在1941年底建成。
精神堡垒于建成后,外表涂成奶黄色,在一片灰黑色城市建筑中甚为鲜艳醒目。但这引起了市民的担心,精神堡垒极易成为敌机目标,后来经商酌,于1942年4月将其涂刷成灰色。
刘伯承
是抗战胜利纪念碑! 此碑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保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纪功碑“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不知道“抗战胜利“和“内战胜利“哪个更有资格立碑.原来纪念碑的字,也是可以改的!!!重庆人民在“精神堡垒”的基础上,于1947年建成“抗战胜利纪念功碑”,1950年更民为“人民解放纪念碑”,成为重庆的标志,昔日被日军轰炸的重灾区,今天已是商业中心地带 抗战胜利纪念功碑中间埋了一根钢管,中间埋了大量的抗战文献资料照片实物等,供后人发掘纪念的! 邓为了抹杀中华民国英勇抗战的历史,将它改成了人民解放纪念碑!现在不知道埋在钢管里面的资料还有没有!
是 西南军政委提的,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改个毛线,抗战纪念碑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