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啊,求专业人士解答

2025-02-22 10:24: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编辑本段左传
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编辑本段公羊传
公羊传《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编辑本段谷梁传
谷梁传《榖梁传》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榖梁俶(亦名榖梁赤,字元始),榖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榖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榖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

回答2: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不同学派对《春秋》的注解,三本书的内容都是以鲁国为中心的春秋时期的历史记录。区别是《左传》所传为古文经学,以记事为主,而《公羊传》、《谷梁传》则已说理为主,属于今文经学。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3: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三书内容相同点:《左氏春秋》、《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为儒家经典,是解说《春秋》的三传。
不同点:《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公羊传》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回答4:

古代各国算年份都是按照各自的君主年号算的,没有统一的规定

回答5:

可能是这三个人的传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