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续座右铭》的完整全部翻译

2025-02-24 18:17: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译文:

崔瑗崔子玉的《座右铭》,我很是敬仰。虽然我没有全部实行,但也常写下来悬挂于屋内的墙上。可是我总觉得里面好像有没说完的东西,因而便续写了这个座右铭:

不要羡慕富贵,也不要忧虑贫贱。应当问问自己的道德品质怎么样,贵贱是不值一提的。听到诽谤不要忧伤,听到赞誉不要高兴。应当考察自己做得怎么样,诽谤和赞誉不值得谈论。

不要骄傲自满,瞧不起人,以能够远离别人的侮辱;不要用献媚的脸色乞求事奉别人,以能够自己尊重自己。出游要远离邪恶,居家要与正直为邻;从中有取有舍,此外就没有什么亲疏了。 

修养外部与内心,静静地保养和顺与纯真;修养内部也不要遗漏外部,自己的行动一定要遵循礼义和仁爱的准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峻的山峰也是由微尘积累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品质也是这样,要实行它,贵在自己每天都自我更新。

我不敢要求别人怎么样,姑且自己时刻牢记吧!我要一辈子自我勉励,死后再传给子孙;如果子孙违反了他,那是不配做我的后代的!

原文:

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终身且自勖,身殁贻后昆。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扩展资料

作为崔子玉《座右铭》的续补,白居易的这篇铭文,可称为旷世佳作。前后两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之朗朗上口,思之怦然心动,寓意深远。

崔公注重的是个人行为的制约和修炼,白公侧重的是个人内心道德世界的静养和磨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那就是“仁、爱、礼、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之道”的精髓。

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秉承“世敦儒业”的家风,刻苦读书,十几岁就写出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显示出过人的天赋。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白居易对官场上贪渎敛财的不正之风非常反感。隋唐时期处于科举制度的草创阶段,科举考试盛行向权贵请托之风,但白居易“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他为自己没有门第可以依靠,也没有去攀附达官显贵,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苦读而感到无比自豪。

他对后代子孙谆谆叮嘱:不要贪图富贵,不要忧虑贫贱,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不要对人傲慢,也不要屈从别人的脸色,要和正直清廉的人交朋友。

白居易在自己的宦海生涯中,实践了这个准则。在离任杭州时,他带走了两片石头作为纪念,就是这区区两片石头,他却觉得价值千金,取之有愧,生怕玷污了自己的清白操守。可见其在杭州为官期间,是何等的清廉。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他的诗歌中《续座右铭并序》《狂言示诸侄》 《遇物感兴因示子弟》等多篇是对家人进行规诫的作品,体现出白氏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清正廉洁、不慕名利等家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续座右铭

回答2:

关于崔子玉的《座右铭》,我私下相当仰慕,虽然未能全部照其履行,却把它书写在屋内墙壁上以自励。但觉得崔子玉《座右铭》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所以继续添写如下: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不要羡慕尊贵与富有,不要忧虑微贱与贫穷。应该问自己道德和修养怎么样,身份的尊贵或贫贱是不值得说的。听到诋毁的话不必过分忧伤,听到赞誉的话不必过分高兴。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怎么样,别人对自己的诋毁或者赞誉不值得理会。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不要一意孤行,傲气凌人,这才能远离他人的羞辱。不要用巧言令色的手段去谋事,以尊重自己的人格。交友时要远离奸邪的人,住所要与正人君子做邻居。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正邪的取舍,除此之外没有亲疏的分别。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修养外在的功夫以达于内在,静养内在使其祥和真诚。修养内在而不遗漏外在,一切按照义与仁去行动。要走千里的路途,也得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高大的山峰是由一粒粒微尘堆聚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修养也是这样,所贵的是照此行之日日出新。

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终身且自勖(xu同旭音,勉励之意),身殁贻后昆。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我不敢(用以上的话)规劝别人,姑且把它写在自己的衣带上。终身以此自我勉励,死后赠送给我的后代。我的后代如果谁违反了这些,他就不是我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