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在交响曲作品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朱比特)》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受世人瞩目的作品,这三部交响曲都是一七八八年的创作,它们共用了六个多星期就完成了。我们在这里只介绍《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和海顿同处一个时代,他比海顿年轻,但早逝于海顿,他们之间彼此赞赏,互相尊重,莫扎特将自己的四重奏题献给海顿,以表示他对海顿四重奏作品影响的感念和崇敬。而海顿最成功的伦敦交响曲,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莫扎特的启发和影响。《第四十交响曲》是典型的四个乐章的交响套曲形式,但每个乐章没有采用海顿常用的形式。当我们具体分析时,大家可以和海顿的交响曲进行比较。
第一乐章仍然是奏鸣曲式,但这里省略了慢板的引子,音乐直接从主部主题开始,主题的旋律抒情歌唱,富于感情,g小调的调性,使色彩有些暗淡,旋律本身由小动机发展而成,中提琴声部有规律的伴奏音型,与第一、第二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它蕴含着激情,但有一种不安的紧张感。
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素有善写旋律的美称,就拿这支旋律来说,短与长的音符、小二度下行与上扬大音程的衔接,以及动机在连续模仿中,将主调的小调性色彩突出出来,后半段还是最开始的三个音动机,但已变成抒情的线条,主题本身就包含了丰富而完美的发展过程。音乐家用这个既有动力感又富歌唱性的主题,作为罕见的“歌唱性的快板”的例子,来说明莫扎特旋律的流畅、抒情、富表现力的特征。也有人听这个音乐段落,认为是“含着眼泪的微笑”,这固然是听者的体验或联想,因为他可能想到1788年莫扎特的生活境遇与思想情绪,但也可能是听者自己的情感投入,无论如何,总是由莫扎特的音乐引发出来的情感。还有的现代人为这个旋律配置了流行舞曲式的节奏、鼓点,音响喧闹而热烈,成了通俗的环境背景音乐。同一的音乐,却带来如此不协调的社会反响,只能说明莫扎特这支旋律本身的诱人、美好、令人难忘。
主题是开放性的,结束在不稳定的属和弦上,与连接部的衔接自然而紧密。连接部仍然用的是主题材料,而且将情绪推向高处,在副部进入前,音乐休息了一小节,以增加对比性副部出现前的期待情绪。连接部被赋于这样戏剧性的发展,应该说是莫扎特的创新。
副部的个性显然要比海顿的强烈,它没有第一主题的波动和不安,而是下行级进的、平和、温顺,有些缠绵的旋律,之后,用不同的乐器组合,对它进行模仿。副部主题的音乐材料(小二度下行)还是和主部主题有着联系。
结束部依然是主部主题的材料。整个呈示部按古典交响曲的样式,完全重复了一遍。
展开部在一个不谐和的减七和弦之后,以第一主题的三个音为核心动机,开始了迅速不断的发展。音乐接连在降g、e、d、升f小调和D大调上展开,这其中有近关系调(指的是在g小调音阶各级上构成的诸调性,如d、c小调,D、降B、降E大调),也有远关系调,比如上述的降g、e、升f小调),在莫扎特时代这样做,实在是让人惊奇的大胆举措。但正是这种调性上的动荡,加上主题动机的各种变形扩展,以及展开中主题用复调手法的进一步阐述,都使展开部的戏剧性始终没有减弱地直奔主题的再现。再现部虽然基本上是古典式的完全再现,但连接部还是扩充了。《第四十交响曲》整个第一乐章的激情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则以它的柔和、幽雅,与第一乐章在心理、情绪上,既对比又取得平衡。调性是第一乐章g小调的近关系调——六级上的降E大调。它的结构形式和通常的不一样,是奏鸣曲式。这种结构安排,在慢乐章是比较少见的。主部主题在弦乐的几个声部上依次进入,音乐的性质典雅、悠然。
接着,主部主题的答句婉转而优雅:
副部和主部之间不象第一乐章那样形成对比,而是气质十分相近。尤其是32分的小音符,使它们在音乐材料上相通。
这个小动机成了展开部的主要成分。再现部第一次结束后,又和展开部一起重复一次。这种大段落整个重复的作法,与呈示部的反复是一个意义,为了加固音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音乐给听众的印象。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常用这个手法。
第三乐章,莫扎特与海顿一样,都用的是小步舞,但音乐性质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海顿的小步舞已经具有更多朴素、率真的民间舞曲的性质,莫扎特的这首小步舞不仅没有宫廷贵族味道,而且其激情与动力,赋于音乐以严肃、庄重的气质。特别是A段a主题的节奏,用连线切分加以处理,使舞曲性的三拍子,成了二拍子感觉的进行曲。
Allegretto
A段中b是用a的材料发展而成,但在和声、调性上,色彩有变化,音乐的戏剧性也加强了。
乐章的中间段落(B段),调性(G大调)、乐器组合与写法,使音乐显得轻松自如。谱例26,是B段c的主题材料,而“d”段仅是个小小的过渡,就又回到“c”了,这个主题虽然和“A”段的主题形成对比,但我们看谱例25、26的括号处,就会发现旋律暗含的三和弦分解结构是相通的。只是调性不同。
当我们听这个乐章的时候,会清楚地听出第一段音乐又再现了一次,这就是说,它采用的是三部曲式,在古典交响乐套曲的中间乐章里,使用“复”三部曲式,是典型现象。上述的海顿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的小步舞也是同样。
这部交响曲的末乐章依旧是奏鸣曲式,在一部交响曲中有三个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是十分罕见的。而且这个乐章不是一般的欢乐性舞曲,它情绪饱满、精力充沛,音乐在标明“很快的快板”的速度下,进行得十分流畅,同时它包含了内在的严竣和张力。
主部主题和第一乐章在气质上和第三乐章在主题音调上都有联系,它本身在力度与配器上迅速地变换,一进入就有急促不安的紧迫感。
副部主题在关系大调(降B)上,小提琴由第二提琴和中提琴陪伴,奏出诚挚、深情的旋律,它类似莫扎特歌剧中的抒情性咏叹调:
结束部又是新材料,它和副部成对照,持续不断的音型,直冲向呈示部的尽头。
展开部基本是主部主题在各个声部、各种乐器上的不断陈述、模仿,调性象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一样,迅速地在一系列的远近关系调上移动,其动力性绝不亚于第一乐章。
当你听到主、副部主题都统一到g小调(再现部)上时,整个乐章、也就是整部交响曲完美地结束的时候,你对莫扎特音乐的风格,那种既激情又歌唱、既深沉又微妙、既精美又简捷的特征,就会有了初步的领会,相信你会禁不住地再去听他的第三十九、第四十一交响曲以及其他作品的。当然《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交响乐作品中最为听众所熟悉的,因为它确实是非常亲切而且具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http://jiabinchen.spaces.live.com/Blog/cns!1pLLY7oUPDQhaQGqOVQz0ivQ!441.entry去看看吧,可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