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大散文,诗言志,文学的核心性质

2025-02-23 23:38: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大散文”:《美文》杂志提出。一是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拒绝无病呻吟的个人感受;二是散文题材的路子要开阔。他们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并且将一些信件、日记、演讲稿笔记、等也纳入散文发表。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
《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
《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
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孔子时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负,这从《论语》中孔子要观其弟子之志就可看出来。
而庄子“诗以道志”的“志”则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
《离骚》中所说“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这个“志”的内容虽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主,但显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至于他在《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这里的“志”实际上指的是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秦“诗言志”的内容是有发展变化的。
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这个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

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诗有着明确的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这种风尚在姜夔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便由于时代等原因而引志入词,姜夔仍力求词的当行本色,因而其诗、词思想内容各有侧重.其主要表现:词多写恋情,忧民忧贫之情只见于其诗;词中多咏物之作,诗中多亲情酬赠之作.这种不同主要源于其对诗词分工的认识.

文学的核心性质
个人感觉应该是文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做起的作用

回答2:

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回答3:

核心性质:写字~~赚钱~~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