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能听到声音不一定能听懂语言,要使患者能听到声音很容易,即使有较少残留听力的孩子,一经助听放大也能听到声音,但要达到能听懂声音并不容易。能听清楚声音是听懂语言的关键,在听清楚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语言。人们的说话声音属于复合音,由低频、中频、高频构成。人耳的毛细胞如同钢琴的键盘,能够传递不同频率不同音质的声音。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或成人对声音的感受则不同,多数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只能感受、传递低频的声音,而不能感受中、高频的声音。只能听到正常语音的某一部分,所以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清在说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依孩子的听力损失不同,首先请专业人员选配适宜的助听器,然后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学习,就可以做到听到声音和听懂声音。健听儿童的听觉技能在早期就得到快速发展,而听力障碍的孩子自然发展因受到阻碍,错过了听觉技能发展的最佳期,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听觉训练。进行听觉训练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补偿或重建听力识别言语和解释听觉经验的能力。听觉训练的难度是听觉剥夺的时间和听力损失而定。听觉剥夺时间越长,听力损失越严重,训练难度就越大,需要设计专门的听觉训练进行学习,以加快听觉反应的速度,提高听觉技能的精确度。还有一些老年患者,长时间的得不到语言的交流,中枢的听觉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这样的患者戴上助听器往往是听到声音,听不懂家属说的内容。
小米说的很专业,我也有一点心得,我奶奶是老年听力衰退,老爸买给她助听器,但她都没怎样用,问题是助听器收集声音是全面性,杂音、人声都同时出现,对于老人家来说反而感觉吵闹烦心,所以一直搁在一边。
不一定的,助听器是一种把声音放大的辅助工具,就像拐杖一样,听懂语言部分是靠听觉神经系统去识别的,并且还要分是什么类型的听力损失,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戴助听器的效果会非常理想,如果是神经性听力损失,这样戴助听器效果就不理想,听不懂的部分比较多
以下情况的听障者在佩戴助听器不易改善言语分辨率
1有听觉通路疾病的听障者
2听损程度非常严重的
3语前聋未能及时干预成年后选配助听器的听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