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燃烧条件下,NOx主要以NO的形式存在,最初排放的NOx中NO约占95%。 但是,NO在大气中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NO₂,故大气中NOx普遍以NO₂的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NO和NO₂通过光化学反应,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在温度较大或有云雾存在时,NO₂进一步与水分子作用形成酸雨中的第二重要酸分——硝酸。
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如加上合适的气象条件,N0₂转变成硝酸的速度加快。特别是当NO₂与SO₂同时存在时,可以相互催化,形成硝酸的速度更快。
扩展资料
氮氧化物治理是用改进燃烧的过程和设备或采用催化还原、吸收、吸附等排烟脱氮的方法,控制、回收或利用废气中氮氧化物(NOx),或对NOx进行无害化处理。
NOx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₂),在20世纪60年代被确认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防治途径一是排烟脱氮,二是控制NOx的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氧化物
汽车尾气渐成人类大敌 为什么要倡议每月少开一天车?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那是因为汽车行驶时排出有害物质破坏环境和人体健康。这些有害物质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一氧化碳是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远远强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所以一氧化碳削弱了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氧的能力,影响神经中枢系统,严重时造成中毒死亡。 碳氢化合物是燃料在发动机中燃烧不完全和燃料挥发形成的。它包括多种烃类化合物,部分烃类化合物有致癌性,进入人体后产生慢性中毒。 氮氧化物是在发动机内,空气中的氮和氧发生反应形成的多种化合物。氮氧化物可在大范围内形成多种环境、健康问题。它和空气中的水等物质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酸雾、酸雪或干的酸性颗粒物,腐蚀汽车、建筑物和历史文物等,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不适宜鱼类等生存;它与空气中的水、氨及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含硝酸的细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进入肺的深处,损害肺组织,引起或加重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并加重心脏病人的病情;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还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在近地面产生光化学烟雾,进而导致夏季臭氧大大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和生态环境。 汽车直接排放的细微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将引发呼吸道、肺部疾病,所携带的多种致癌物还易引发人体癌症。 铅被人逐渐吸收、蓄积,将引发血压增高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影响肾、肝及神经系统;还会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下降,严重时将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人受到铅污染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ECU电喷柴油车的“贫油稀燃”,人为故意造成做功工质极端“富氧”、又极端“贫氢”,从而,使爆发过程产生的高温,严重缺乏十足的吸热做功的氧化氢(水)蒸汽介质,导致热能“干燥”,既无法将燃料氧化产生的热能全部吸收,最大限度的转化成机械能(能量转化效率低);还造成过度的高温无法受到有效抑制,超过氮元素对温度的承耐极限,转而死死拉住多余的“氧”,为其当了“垫背”的冤大头。
这就是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由来
氮气和氧气在发动机的高温下生成一氧化氮,进一步产生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