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美丽刚劲的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 ,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鲤鱼跃龙门”故事,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汉代辛氏所著《三秦记》(书已失传)。据《艺文类聚》《太平广记》中引述的文字来看,《三秦记》中曾多次提到“鱼跃龙门”的传说。譬如:“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再如“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竹书纪年》中有“龙门赤河”的记述。每年春季大批鲟鱼回游至龙门穴洞之处集结,并在临产卵前两三天内频繁跳跃。跃出水面时,鲟鱼充血发红的鱼鳍也露出水面,一时间成千上万条大鱼在河面翻动,远望一片红光,此即“龙门赤河”。因鱼多,可达数里,亦可持续数日,所以古书中也有“赤河三日”“赤河三里”之说。
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就是鲤鱼。
鱼跃龙门,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鱼跃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 语出《辛氏三秦记》:“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名龙门口,二名禹门口,当地人称呼名。龙关。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示例】 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
应该是变身成龙的等级不同吧
鲤鱼更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