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是一位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的明君。
个人简介: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1] -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
作用: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隋文帝 杨坚 (581-604)
华阴人,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静帝禅让为帝,国号隋。在位二十四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谥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已经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使中国人免受战争之苦。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契,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过严,令不少功臣未获善终,尤其立杨广为太子,令遗祸后代,竟使江山断送,实为遗憾。
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他酷爱工作,并把大量文牍从议政殿带回住处审批。他似乎经常干预各级政府的事务:插手(有时粗暴地)司法机构的工作;重新审理所有重罪判决,以之作为自己的职责;接见朝集使,并告诫他们要勤奋工作和成为有德之人;考察补缺者和官员的表现;赞誉有成绩的官员,谴责疲沓和贪污;主持早朝,与大臣们讨论国内外政策;巡视全国。从他的工作作风和从他对法律、对儒生和官员的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受了法家传统和当时常见的个人对佛教的信仰两者兼而有之的强烈影响。
隋文帝:勤俭节约的开国之君
杨坚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在取得政权后,进行了许多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并且首开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