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在百家姓中排第88位。
《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
康有为
扩展资料:
迁徙演化
史载,南朝宋时,设华山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初仕后秦河南尹,后举族众三千余人迁湖北省襄阳之岘南)族人,并任命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其子孙亦多仕宦,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唐代,有宁夏灵武人康植之孙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其子志睦因功封会稽郡公,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则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之主源。
明代,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其中山东、福建、广东大部分是康子元的后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的由来-康姓
康
排名: 75
由来: 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在康(现在的河南禹州市西北),所以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卫康叔的子孙,有的用他原来的封邑作为姓氏,就是康姓。宋朝因为避开国持帝赵匡胤的名讳,凡姓匡者皆改姓康,所以康姓有北迁到现在河北等省者,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从清代开始,课堂、粤康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者。康姓人物在二址四史中单独立传者36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62人,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数十个。康僧会,三国时的高僧清代文学家,康有为,近代改良派领袖,后来为保投井下石会首领。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康姓是第75大姓。
排在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