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详细记载。孔氏家谱历代都有专人编纂。
2、孔子世家谱是由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二○○五年被收录吉尼斯世界纪录。
孔氏族谱北宋元丰年间方刊刻印刷,以前皆官谱和手抄本。南宋期间南北分修。此后由于战乱频频,家谱未能定期大修。明朝弘治续修后规定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康熙续修时由孔尚任定名为《孔子世家谱》。上届修谱由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主持,始于一九三零年,成于一九三七年。
本届续修于一九九六年开始酝酿筹备,经孔德成先生首肯,孔族近支(共五支,世称“五凝”)七十七代德字辈兄弟发起,在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主办续修事宜。一九九八年公告全族开始了历时近十年的续修工作。
续谱公告获得了绝大多数族人的积极响应,各地设立了四百多个联络站。在数以三千多续谱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共登记了一百二十多万族人。现在编辑校对过程。预计二○○八年底可以定稿。将于孔子诞辰二五六○周年之际举行新版家谱的版谱大典。
3、《孔子世家谱》补遗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后裔资料,历时10年的《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后裔资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
编修补遗卷是《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的最后一步,因为不少后裔族人得到修谱消息较晚或身份考证过程较长,未能及时录入总谱,为避免这部分孔子后裔资料失传,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决定编修一部补遗卷。
从2008年10月决定编修补遗卷到目前,最终有1.1万多人填报了后裔资料登记表。这些后裔资料将全部被录入补遗卷中,能与世家谱接续的将进行标注,不能接续的将按照后裔分布地区进行排列。补遗卷将同世家谱一起于2009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前后出版。
用于记录孔子家族繁衍和传承历史的《孔子世家谱》可以上推至孔子。从1998年开始,孔子后人开始对家谱进行第五次大修,截至2008年底共新录入130多万孔子后裔的资料,使入谱孔子后裔总人数超过了200万。
《孔子世家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原为手抄本,明朝时形成了“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和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
4、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日前宣布,《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已于2007年底全面结束登记步骤,并正式进入了全面编纂工作阶段,经过此次大修,《孔子世家谱》收录的孔氏族人数量预计将超过200万人,是上一次修订后数目的3倍多。
世界最长家谱,涵盖孔子家族整个传承史的《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从任何一代都能上推至孔子。
自明代以来,《孔子世家谱》就有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受历史条件限制,世家谱只大修了四次:分别在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修谱始于1930年,耗时7年,称为“民国谱”。
盛世得以修谱,这次续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修谱。1998年,身为孔子第77代孙的孔德墉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收集族人资料,截至目前,登记人数已超过130万人。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说,续修协会原计划到2004年底就停止登记,但后裔入谱愿望强烈,从世界各地报送材料的人数越来越多,协会不得不将登记工作延长至2007年底。
130多万人是根据缴纳入谱费人次计算得出的,由于已故孔氏族人可免去这一费用,因此并不包括在这一数字内,加上原民国谱中的近60万孔子后裔,新谱后裔总人数将超过200万。
首次录入女性族人,第五次续修《孔子世家谱》不仅在人数上超过以往,还出现了许多突破和发现,其中,允许女性孔氏族人进入家谱,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不仅如此,少数民族、外籍孔子后裔也被首次录入世家谱。
现居于韩国的孔子后裔有8万多人,其中,3万多名韩国孔子后裔首次被录入世家谱。据史料考证,他们的祖先――孔子第54世孙是在元朝末期东渡高丽的,并繁衍至今。
这次大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寻得失散在台湾屏东、龙潭、桃园等地200多年的900多名孔子后裔以及失散在山西昔阳和河南洛宁超过千年的两支族人,目前已全部被录入世家谱。
根据《孔子世家谱》最新登记情况,从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83代,刷新了《孔子世家谱》自身保持的82代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问题应该咨询当地的孔氏家谱的编纂人员,他们是最专业的,还有当地的县志编纂部门也有相关资料,请您亲自询问一下。